什么是继电保护,如何分类

标签:
微机保护线路保护继电保护电流保护电压保护 |
①安全性:继电保护装置应在不该动作时可靠地不动作,即不应发生误动作现象。
②可靠性:继电保护装置应在该动作时可靠地动作,即不应发生拒动作现象。
③快速性:继电保护装置应能以可能的最短时限将故障部分或异常工况从系统中切除或消除。
④选择性:继电保护装置应在可能的最小区间将故障部分从系统中切除,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向无故障部分继续供电。
⑤灵敏性:表示继电保护装置反映故障的能力。通常以灵敏系数klm表示。灵敏系数有两种表达方式,即反映故障参量上升的保护灵敏系数,klm=保护区内金属性短路时故障参量的最小计算值/保护的动作参量;反映故障参量下降的保护灵敏系数,klm=保护的动作参量/保护区内金属性短路时故障参量的最大计算值。
下面从不同角度,对继电保护进行分类:
(1)按被保护的对象分类:输电线路保护、发电机保护、变压器保护、电动机保护、母线保护等;
(2)按保护原理分类:电流保护、电压保护、距离保护、差动保护、方向保护、零序保护等;
(3)按保护所反应故障类型分类:相间短路保护、接地故障保护、匝间短路保护、断线保护、失步保护、失磁保护及过励磁保护等;
(4)按继电保护装置的实现技术分类:机电型保护(如电磁型保护和感应型保护)、整流型保护、晶体管型保护、集成电路型保护及微机型保护等;
(5)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