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条带出现这几种“状况”,咋回事?
(2019-01-08 17:10:48)
标签:
教育 |
Western Blot(WB)可以说是生物学方向的同学最...最基本的实验技能了,
但经常性的,WB的实验结果中的条带会出现各种稀奇古怪。
在黑暗的发光室中慢慢等待...1. 啥也没有
原因:电转中膜和胶之间存在气泡。解决办法:转膜前去掉膜和胶之间的气泡经验:我们常常将电转液倒入一个盘子里,倒入的液体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最好的高度是与放上第一层滤纸齐平,然后往滤纸上浇点转膜液,把电泳胶用清水清洗下,将电泳胶平铺到滤纸上,仔细检查滤纸与胶之间是否有气泡,可以左右前后观察,不同方向观察之后确认无气泡,然后再往胶上面浇点电转液,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PVDF膜的两侧中间,使膜成U型,然后将U型的底部接触胶的中间,慢慢往两边放下膜,这样一般气泡很少。然后上层滤纸同样用U型的放置方法,用玻璃棒稍微贴实下,然后盖上海绵。注意不要来回赶气泡,这样反而会带入气泡。
5. 条带中间出现白色(反白)
原因:中心部位高浓度HRP把底物消耗过快,中间部位底物消耗结束之后就不发光了解决办法:降低蛋白量,降低一抗和二抗的浓度。经验:如果你足够迅速,可以在中间部位底物消耗之前就把X光片给定影出来,但是时间很难把握,建议还是从降低蛋白量,降低一抗二抗浓度入手。
6. 出现黑点和黑斑
原因:膜上其他部位与一抗或者二抗非特异性结合
原因:蛋白量太大,一抗浓度和时间太长
解决办法:根据情况调整蛋白量,同时一抗浓度和时间也可以缩短。经验: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因为很多原因都可能导致这一个结果。一般来说,蛋白量都是我们经过很多次摸索得出的最适蛋白量,因此不太可能是蛋白量过多引起的。最有可能的是因为一抗浓度太高,作用时间太长引起的。另外洗一抗和洗二抗千万不要偷工减漏,建议5min*5次,不要但是洗这么多次就把抗体和蛋白洗掉了,你又不是拿刀在上面刮,真正的抗原抗体的结合是通过这种方式洗不掉的。8. 出现重影
原因:荧光强度比较高,在压片时,放好之后不小心又轻微移动了一段距离
解决办法:X光片放上去之后,就不要动了,即使放歪了也没关系。经验:有的时候出现重新刚好在上下位置,并且重影会相对弱一些,不要误以为抗体识别了该蛋白的另外一种异构形式。9. 出现非均一性背景
原因:膜可能曾经干过
解决办法:在每一步的操作过程中,都需要注意不要让膜干经验:在封闭的时候,洗一抗,洗二抗,以及发光的时候都时刻需要注意蛋白面不要风干,风干之后结果很可能就是这个样子。注意与高背景区别。10. 某个条带变形
原因:SDSPAGE胶中存在气泡或者某不溶性颗粒
解决办法:配胶过程中要小心,使用无杂质的液体。经验:很多实验室中使用的不是最新的设备,比如配胶用的海绵垫,如果用了很多年之后,会从下面往上面漏小气泡,当气泡足够小并且胶快凝固的时候,走到中间的小气泡就停留在胶内,并会影响到后面的跑胶。另外配胶用的水,SDS,Tris缓冲液要注意不要有杂质。11. 条带呈哑铃状
原因:配置胶有问题
解决办法:把胶配好,不合格的胶坚决不用经验:出现哑铃最大的可能是胶没有配置好,胶凝固后不均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出现如下的配胶情况,下图中示意拔完梳子之后的结果,如果你拔完梳子之后出现图中下面部分的样子,多半会出现哑铃状。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样品中含有太多杂质,没有离心下来,然后杂质沉积在孔的中间,蛋白自然被推挤到两边。
原因:电泳电流不均一
解决办法:换用新的电泳槽; 不使用两边的两孔经验:一般我们使用的是10孔的的胶,如果你上样刚好10个孔,那么最两头的两个孔肯定会歪曲。另外上样最好在胶的中间,这样电场均一。
(2)蛋白质降解。蛋白质降解后很可能会在比原来位置低的地方出现主带,然后会出现一些其他带,最主要特点是所有的条带比正常的都低,并且条带模糊不清晰。
(3)所有条带连成一片没有间隔。原因最可能是上样量过多,其次是样品弥散(比如电泳长时间停止样品弥散)。
14. 电泳过程中出现现象及问题(1)整个条带呈 “ ︶ ” 状:凝胶冷却不均一,电泳槽老化。(2)整个条带呈“ ︵ ”: 凝胶左右两头没有凝固好(3)溴酚蓝拖尾:样品溶解不好。(4)纵向的纹理:上样样品中存在不溶性颗粒(5)溴酚蓝很粗:浓缩胶浓缩效果不好,可能是浓缩胶太短,或者是浓缩胶配错。(6)在分离胶中跑不动:Tris-Cl PH值不对,或者忘记加SDS
文章来源: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