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小衔接只是在大班吗

(2020-04-26 09:45:08)
标签:

教育

幼小衔接只是在大班吗

子长市幼儿园  杨艳艳

  说到幼小衔接多数家长会认为这是大班才应该考虑的事。真是这样吗?俗话说高楼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高楼林立而多年不倒靠的不就是坚实的地基。同理我认为幼小斜街也不能跳过小中班的基础,从大班才开始抓。

  蒙台梭利在幼儿发展的关键期中提到:3岁是培养性格的关键期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3-4岁是空间的敏感期、是色彩敏感期、是逻辑思维敏感期、是剪、贴、涂等等动手敏感期。敏感期和关键期是自然赋予儿童的本能行为与动作,也是宝宝全面接触外界环境的过程。儿童敏感期不仅是儿童学习的关键期,也是影响其心灵、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儿童,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敏感期成为孩子感知和智性发展、心灵美化和人格成长的阶梯。成人能做的是,给儿童自由,让他们完成敏感期的发展,而不是阻止和遏制,从而导致儿童某些方面的感觉与人格不能形成和完善。在敏感期内施教,事半功倍,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发展!这个年龄我们的孩子正处于小中班,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个时期对幼儿的培养和锻炼将会是多大的损失啊!

  敏感期来临时,要有相应的活动来搭配或培养他们,使得这种能力真正的发展起来。例如:绘画。如果绘画敏感期到来时,孩子喜欢用铅笔涂涂抹抹,但大多数大人会从洁净的角度出发,不让他们乱涂抹,阻止他们。但如果过了这个时期,让他画也没什么兴趣了。

  再以幼儿学数学为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游戏中接触数学,具备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时,应注意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以下几个阶段

  A·认识数字(小班)

  认识数字的“长相”很大程度上属于形象思维,对孩子来说相对也比较简单。

  B·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中班)

  数与量的对应关系是开启数学思维的第一步。数字“1”对应的实际物品,让孩子理解数字符号后面代表的实际内容。具体到操作模式,个人认为贴纸最合适。比如“数数看下面图画里有几个苹果,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字贴纸。”这样的方式不但容易被孩子接受理解,也在不知不觉中训练数量对应关系。

  C·比多少

  在理解数量对应关系的前提下比多少,也是目前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要点之一,不过难度提升了一步。请看一组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目:请在括号里填上符合要求的最小数字,3+()>4。在幼儿园阶段,大多用孩子实际可见的数字和图案贴纸来完成数量多少的比较。比如两堆萝卜,请在萝卜数量多的一堆旁边贴上“多”,少的旁边贴上“少”。比长短高低也属于同一类型的思维训练。

  D·分类、排序、空间关系

  按照图形、色彩、用途分类也是学龄前阶段需要掌握的,不过这类思维完全可以来自生活。比如蜡笔、毛巾、牙刷、牙膏四个图案,选出谁跑错了地方。排序简单地说就是谁在队伍的第几个,空间关系就是上、中、下,都相对简单。

  E·数字的分解组合(大班)

  依据图案进行数字的分解组合其实就是加减法。如果没有小中班对数字的认识、理解数与量的对应的知识积累,到大班孩子就能理解数的分解与组合,进而学习加减法?

  换而言之,想要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幼小衔接不单单是指幼儿在大班的学习,我们更应该从小班甚至更早就应该抓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