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活动反思
(2020-04-25 10:05:25)
标签:
教育 |
为了让家长深刻领会“给孩子适宜的爱”其中的内涵,幼儿园大班段结合幼小衔接活动,开展了“给孩子适宜的爱”幼小衔接专题知识讲座,老师在讲座中讲到:要“理解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快乐成长”,家长不要给孩子很大的压力,更不要让孩子提前学拼音、做算数,避免“小学化”倾向,做到“小学零起点”。“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做孩子的伙伴,和孩子共同成长”,帮助孩子做好入小学的心理准备,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尊重孩子的,走进孩子的心灵”,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多带孩子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发展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讲座结束后,家长还对目前幼小衔接存在的误区与老师进行交流互动。
有家长问:“到了小学,小学的老师会像幼儿园的老师一样照顾孩子吗?”,师生关系上的不适应。幼儿园里只有固定的两位老师,而到了小学,每门课的老师都不是同一个,孩子接触的老师也多了人,前面在提到孩子独立性程度时我们已经说到小学老师相对幼儿园老师,生活上对孩子的照顾也减少了,同时学习上的要求增加了。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是老师较为关注的问题,有些必须让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就不再像幼儿园那样可以迟些交,甚至不交也没问题。 我针对这些情况,放学回家之前会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孩子自己独立的完成,如记录一周的天气,那孩子会每天会收集天气信息,在表上记录下来,下周一上交,用这样的任务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进入小学则会出现许多问题这一现状,就要在幼儿园时期帮助他们做好以下几种准备。1.学习准备 :主要是要让幼儿学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什么课准备什么用品,要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日常生活中,可以以整理玩具、整理图书开始,教孩子整理、归类。渐渐地幼儿就会自己动手整理。期间重要的是教师要放手,这样做即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2.听课准备:为解决好幼儿园和小学上课时间短长方面的差异,在教学实际中,应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训练,比如要求他们在看童话书或故事时,保持一定的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专心致志。3.读写姿势准备:读写是学习的基础,养成良好的读写姿势更要从幼儿园时斯抓起。养不成好的读写姿势,即不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更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到了大班下半学期,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生活,认为他们挂着红领巾很神气,能学习更多的知识,还有少数幼儿不愿意上学,留恋幼儿园。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家长和老师的不正确教育引起的。作为老师和家长应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老师和家长要共同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