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2020-06-09 15:24:24)分类: 教学研究 |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
|
课题名称 |
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 有效衔接方法的研究 |
|||
负责人 |
肖妙妮 |
所在单位 |
华胥镇张家斜小学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
|||||
结题报告 |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开辟课内外阅读的时间和场所,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1.农村小学生:指在高桥小学就读的小学生。 2.课内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堂内进行的阅读活动。 3.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独立阅读活动。 4、有效衔接:课内阅读为课外阅读提供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课外阅读开阔课内阅读的视野,延伸课堂教学的长度,拓宽课堂教学的广度,这两者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共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使学生真正的“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背诵优秀优秀诗文160篇(段)”。如果我们仅仅将学生的阅读局限在课本中,圈定在课堂上,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我们高年级学生课内外阅读现状不乐观,相当多的小学生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严重脱节。课内阅读就是读读课文,布置查阅相关的资料很大一部分同学根本不做这项作业。本课题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不断探索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法,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借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目标: 1、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寻找到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因素。 2、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 3、帮助农村小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创设阅读课堂,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 4、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内容: 1、调查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寻找我校学生课内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形成的成因分析。
2、对本校高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使其掌握适宜的读书方法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改变教师现有的教育模式,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和基本方法,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 4、通过班级各种课外阅读活动有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改变现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建立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因。
2、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并及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3、文献研究法:查找已有的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为师生提供正面教材,构建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理论体系。 4、评比激励法: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5、行动研究法: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立足所教班级,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边行动边研究。
步骤: 第二阶段:(2020年1月——2016年5月) 1、开始行动研究,师生共读,增设自主阅读课及阅读分享课。 2、记录自主阅读课和阅读分享课的点滴成果,如阅读课照片、设计、反思等。 3、完成阶段性总结等。 第三阶段:(2020年6月) 1、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的心得。 2、回顾课题所取得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 过程: (一)学习文献组内交流。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小课题组成员都积极的学习相关地 文献资料,并在小组内开展讨论交流,畅谈教学经验,评论他人做法,实现共同进步。 (二)进行调查问卷分析。为了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我所作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本校五年级的4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村学生课外书籍少;课外阅读的时间短;阅读方法不正确;另外,在升学压力面前,教师、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报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态,从而冷漠了阅读。 此项调查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为研究工作的展开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三)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针对学生年龄段特点,积极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积极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热情。在班级中,创办图书角、读书乐园等,这些带着书香气息的氛围再次点燃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四)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发言、口语交际、习作、语文成绩诸方面。农村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明显提高。 2、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中逐渐形成了可行性的理论基础,也为以后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些资料和数据。 3、课内注重方法指导,课外丰富阅读内容,再利用课内的时间进行读书方法与收获的交流与展示,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无限乐趣。真正实现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从而推动学生阅读生命的进程。
4、及时的交流总结使我们学会了课题研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积累了一些课题研究的成果,更有利于自己以后更好地从事课题研究。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问题: 1.由于首次独立进行课题研究,理论水平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研究的深度还不够。 2.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不够及时,很多有指导意义的图片、文字资料没有作好记录。 3、在探索阅读指导课、交流课方面力度不够,学生掌握自主、有效的读书能力还不够强 4、虽然已经明白语文的外延是生活,但如何让语文变得灵动,活起来,还有待于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改进: 1、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主动的向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请教。 2、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善于进行反思,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为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做好铺垫,提高自己的归纳整理能力。 3、作为一线教师,应主动走近学生,走近家长,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今后我会继续加强“农村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研究”的力度,积极探索最有效的指导方法和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 |
|||||
参考文献 |
|
|
||||
|
|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