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经典诵读重要性初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018-05-16 15:15:19)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研究

《语文经典诵读重要性初探》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瞿民乾

一、课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基本诵读方法的同时,增进口头表达能力,培养语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于我们蓝田这样的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学习环境,文化氛围本就十分缺少,要提高文化素养,几乎没有环境。这时,经典诵读就成为农村学生接触文学,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以来,体会到经典诵读对教育教学十分重要,经典文学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从而加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品性。

我也是班主任,也深深的认识到初中阶段是人成长的一大关键时期,而适当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也恰恰是学生品德形成和智力发展的有效载体。在经典文学中,学生往往就能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激情。

另外,在电子产品日益加剧的今天,学生们看日剧,追韩流,而对于我们民族艺术瑰宝——古诗更是知之者甚少,能吟诵者,寥寥无几,要谈起对于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对古诗的喜爱就更加难以谈起。去年,中央电视台打造的文化节目《中华诗词大赛》引起国学热。武亦殊等诗词高手,成为学生们的最爱。以此为契机,挖掘学生潜力,深化经典文学的影响,对于教学,对于学生成长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二、主要内容:

1. 调查学生对于经典文学的熟悉程度。

2.调查教师对经典文学诵读的重视程度。

3. 班内进行经典诵读比赛。

4.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5.形成经典诵读校本教学及校本教学研究。

6.诵读在课堂中的教学效果调查。

7.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成果调查分析。

三、预期达成的研究目标

根据中学语文学科特点,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确立研究语文诵读的基本途径,优化学生语言理解与感知,探索语文课堂传统经典篇目教学的新途径。

让学生认识到诵读是一门语言艺术,激发他们想读,敢读,肯读,乐读的兴趣,以读带思,做到从思考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领悟,促进理解,鉴赏,表达等多项能力的运用。

让学生都能朗诵经典文学作品,促进语文教学工作。

四、研究方法

1、主要有采用问卷法、实验法、演示法等。辅助诵读经典美文,营造出有浓厚经典诵读的环境。

2、制定经典诵读方案,强化对古诗文诵读的效果,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定内容,把经典诵读真正引入课堂。

五、步骤和措施

1.确定经典诵读活动

为了避免学生因重复记忆而感枯燥乏味,尽量借助各种文化游戏、竞赛等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同学间相互检查,定期抽查,分组开展古诗名句对句比赛等,使学生对诗文诵读保持兴趣。

2.确定经典诵读篇目:

    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古典名文和名著等内容的学习和诵读,能够培养出学生美好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爱他人、爱自己的人生道理。

为了切合教学实际,七八九年级可以分别安排必会篇目。

《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唐诗三首》、《诗经》等作为的诵读教材,按必背篇目和推荐篇目,分级逐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略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

3.时间安排:

经典诗文诵读时间:

1)每天从早读课中挤出15分钟进行诵读。

2)午饭、晚饭后各挤出10分钟进行诵读。

3)每天晚上休息前挤出10分钟进行诵读。

4)从班会中挤出两个课时作为经典诵读课进行诵读。

5)每学期安排一次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活动,将枯燥的古诗背诵多样化、兴趣化。

3.课堂教学的渗透。

    众所周知,诗词学习的重点在积累和感悟,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随时迁移,随时联系,即情即景的引申古诗文等经典文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感悟经典文学。

六、预期效果

1、通过对初中语文诵读重要性课题研究,促进多姿多彩的诵读活动方式,有效的引领学生接触和了解经典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加校园文化氛围。

2、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七、步骤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9月——201710月),成立课题组。深入研究、充分设计,形成细致、全面、科学的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710月——20183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实施。调查,测试,收集资料。形成前期、中期课题报告。

第三阶段:结题。(20183月——20185月)课题组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形成结题报告并上报。

八、主要工作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工作是针对学校实际,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探究,促进教学育人效果。

(一)调查问卷。综合来看,我们的师生都能认真积极参与课题调查问卷,众多学生们也能在经典诗文诵读的学习活动中切实提高自己。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了一些不足,及时促进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在课题研究和教学中,进行了多次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学生们对课文中、课文外的经典诗词进行了朗诵演绎,田林林、贾静悦、金朝阳、徐可可、卫嘉昊、刘朗等很多同学都能很流利准确的背诵不少等经典诗文篇目,效果良好,受到师生一致好评。

在活动中,学生们积极热情,表现良好,主持人声情并茂,值得肯定。朗诵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起了一定的激励、督促作用,使学生们认识到经典诗文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开展了两次诗词竞赛活动。诗词竞赛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表现积极。促进了经典诗文在学生们中间的影响,促进了校园文化的提升。

九、取得的成果

第一,通过课题研究的开展,明确并掌握了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学校开展的方式方法,掌握了教育教学经验,促进了师生对于经典诵读的了解、支持。为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增强了学生对于经典诗文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认识,引导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诵读篇目,增加了文化修养为学校的教育发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加强了学校语文教育教学中对经典诗文的研究发展,为学校文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研究活动使我们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备了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选择、使用经典诵读材料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第四,为学校语文教学形成了一系列经典诵读材料。

第五,诵读经典不只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利用经典诵读让师生更多的接近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还有助于从长远发展实现德育培养的目标。随着古典诗词、经典古籍逐渐深入课堂,师生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甚至家长也日益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产生的深刻影响。

十、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农村学生基础薄弱,经典诗文诵读了解篇目很有限,再加上普通话还不够标准。

2、学生由于文学素养不足,对于诗文朗诵表演的节奏、情感的把握还存在很大差距。

3、一些后进学困学生诗文背诵很不熟悉,还需要多加提升。

4、活动开展经验不足,难免有些仓促,准备不足。

5、因为是农村,所以文化发展环境不理想,一些学生对经典诗文的接触距离感较强。

解决办法是:努力加强学生课内外诗文朗诵的统计整理,并进行汇总分析。抓住一切可利用时间对学生扎实的进行理解性、演绎性朗诵的指导。加强诗文节奏分析,情感把握的引导,要求学生每人都能有必会的经典诗文朗诵篇目。

另外,语文教师也必须提高文化理论研究,并积极与历史、政治、地理等科目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综合性的探究性认识。

十一、经验和体会

课题研究,意义深远,对于教育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实践探究,我掌握了基本的课题研究方法,了解熟悉了教育活动的开展方式。提高了师生经典诵读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作探究了比较有效的古诗文学习的途径与方式,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教与学。同时受到师生的鼓励支持和欢迎,教风与学风进一步提高,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十二、问题和不足。

课题的开展,限于能力,开展不够全面和深入,学生参与不够充分。忙于工作,研究还不够深入。教学研究的效果还不够理想,与应达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以后要多加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