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经典诵读重要性初探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小结

(2018-03-18 00:14:0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研究

语文经典诵读重要性初探课题研究第二阶段小结

 

在这一阶段,课题组在充分调研学生学习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在实施课题方案的基础上,把课题研究进一步深入,使得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重要性研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本阶段的研究基本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研究情况

(一)、整体情况

1、在调研、探究的基础上,课题组制订实施方案及措施,并能够针对性地实施,保证课题的质量和实效。

2、加强课题研究人员的认识,对我校语文教学进行深入了解,确保研究的方向、力度。

3、加强调研,通过问卷等形式取得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的第一手资料,根据真实情况分析、综合,形成新的意向,进一步调整、完善方案。

4、以教学实验为主,成功开设精心准备的研讨课,在过程中注重分析总结,初步形成案例,明确研究方向。

(二)语文经典诵读兴趣及方法指导  实际学习中,80%学生认为经典诗文诵读学习难度较大,我校是农村学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习惯以及文化环境也相对较差,这些都无形中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得越来越狭窄。在困难比较大的情况下,学生既缺乏对课本经典诗文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也难于主动将已学的经典诗文全部背诵,从而造成对经典诗文诵读的畏惧与排斥。

1、积极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对经典诗文的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的多样性,带给了学习活跃的气息。以《木兰诗》的阅读为例,教师可以采取多种阅读方式,以便学生加深对文段内容的印象。从而便于记忆、背诵甚至默写。多样性表现在一是情感体验士,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主人公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二是创设情境法,让学生观看《花木兰》电影加深认识,然后进行情节表演,让学生加深印象从而背诵积累经典诗文素质。三是质疑问答法,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探究问答,反思、总结理解不够深刻的地方,从而达到熟悉内容并为背诵打下基础。总之,因为形式的多样性,使得学生对文章能够有较多的接触与认识,从而有利于后期对文本展开进一步地学习。

2.经典诗文学习五步法,提高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为背诵扫清障碍。第一步,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粗读课文。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第二步,质疑、解难、细读课文。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三步,深入领会,精读课文。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第四步,鉴赏评价,熟读课文。这一步主要靠同学们在课后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第五步,回味琢磨,品读课文。这个过程就是进行反思总结,品悟内涵加深精神层级的认识。

3、类比迁移,生活运用。经典诗文的学习和诵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学习时往往觉得对生活没有什么大用,但到了真正需要时往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运用就成了弘扬经典诗文的一个关键。中国的“经典诗文”太多,对学生来说这种机械的背诵无法形成系统,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来梳理,归类,让学生对“经典诗文”了然于胸,为运用打下基础。例如可以按照朝代归类,按照季节归类,按照内容归类等等。另外,可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某个现象,随机当下让学生以恰当的诗文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如此多加坚持,学生就会认识到应用的重要和乐趣。

(三)、课题实施的原则   一是主动性原则: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在教师指导下建立一种有意义的探究式学习方法,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二是体验性原则: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在亲身参与中获取知识的情感,从而唤起学生对经典诗文诵读的兴趣。三是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给予不同的要求和切合实际的指导策略。知识积累丰富的学生,可以多诵读一些复杂点的,知识积累薄弱的学生,可以适当少诵读一些简单的。

(四)研究方式

1、活动参与法。课题组在平时的教学中,再次组织学位生举行经典诗文朗诵活动。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他们都乐于参与,即使诵读的不多的学生,也欢快的参与进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和热情,使课题成果得到了巩固。

http://s13/mw690/006WVTsOzy7iYVfDwtu3c&690

http://s6/mw690/006WVTsOzy7iYVfLW61b5&690

2.问卷测试法。以问卷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及与同学的差距。让学生有目的去认真面对经典诵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从而逐步增加诵读素养。

3.知识点拨指导法。对于经典诗文的诵读学习,大多同学会觉得很困难。课题组总结剖析了方法荟萃,与学生进行研讨,通过交流,学生认识得到了提高,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经典诵读技巧。为以后的诵读技能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将准备的点拨知识汇总成册,分别有《古诗文诵读小技巧》、《诵读教学四部曲》、《背诵课文小技巧》、《中学生经典诗文诵读篇目推荐》、《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材料汇编》等。

二、研究成果

1、提高了经典诵读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作探究了比较有效的古诗文学习的途径与方式,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教与学。

3、受到师生的鼓励支持和欢迎、教风与学风进一步提高,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4、课题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入,为结题打好基础。

 

 

 

 

 

 

 

 

 

 

 

:语文经典诵读重要性初探课题研究第三阶段研究计划

 

 

 

一、时间 :2018.3----2018.5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三阶段主要是对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总结;课题组成员总结研究心得和成果,分析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三、研究的内容

本阶段是课题总结阶段,研究的主要工作是:

1.分析总结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为结题做准备。

2.积极撰写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申请进行课题评估验收。

三、研究的方法

探究法、研讨法、文献法、案例分析法等。

四、课题总结实施原则

1.立足教学实际原则。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反思和总结自己在教学中贯彻经典诵读的情况,包括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迁移和运用的生成性和实效性。

2、科学性原则。 以人为本,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实际调查情况出发,不过度拔高,不增加学生负担,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新课程标准和教育理念。

3、学生主体性原则.在课题研究实施中,注意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调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究。

五、步骤

1. 召开课题研究总结研讨会,明确任务和分工;

2. 对照课题研究方案,分析课题研究目标是否达成;

3. 结合具体课题内容进行总结分析,撰写好相关心得等材料;

六、成果形式

以论文、报告、教学案例(课例)、学生作品等形式呈现。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瞿民乾   课题组织与协调实施

   资料收集、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