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别组诗教学设计

(2020-01-02 15:36:08)

 教学内容:送别组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别诗》

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四首古诗,了解大意。

         2、运用“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和对比阅读的方法,体会古人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的朋友情深。

3、培养课外主动积极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诵读诗歌,体会朋友情深。

教学难点:比较阅读,感受不同送别诗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方法:以第一首诗的学习方法为例,学生自学后面三首

教学过程:

一、 明确主题

1、出示《送别诗》、《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古诗,请看。从题目中,你都发现了什么?(都带有送字)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和思考。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课件出示“送别诗”并板书。师:一起来读读这三首古诗吧。

3、课件出示简介送别诗的背景。

二、回顾已学的送别诗

师:刚才我们读诗题。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板书:解诗题   

1、 师:你觉得下一步该怎么学习诗文呢?

预设:读古诗。要把古诗读正确。相机板书 :读诗文

师: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首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

2、生自由练读一分钟。

师:我们班读书最好的有哪些啊?请四个人来合作,一人读一行。看谁读得好。

生评价说理由。(两个同学说)

师:古诗除了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得有节奏。有些同学还说了,还要读得有感情。这将是我们下一步要达到的要求。

听老师读,注意听停顿在哪里。

谁也想来读。(一个学生读)

师:把握了诗的节奏就能读出诗的味道,但是要想把诗读得更有韵味,就必须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相机板书:明诗意

师:我们平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理解诗意的?(两个学生说)

生说。预设:结合注释。查字典。根据上下文推想。如果有插图还可以结合图来理解。

师:你们都有好方法,下面请同学利用最有效的方法读这首古诗,看看你能读懂哪句,能不能完成表格二三栏。课件出示表格。

师:用一分钟的时间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汇报并完成表格二三栏的填写。

 相机板书  悟诗情。

2、 小结学习这首诗的方法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学习这首诗的步骤,先从题目入手: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

三、自主学习其余三首送别诗。

师:下面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其余的两首古诗完成学习单。

出示阅读要求:

1、 按照刚才的学习步骤,快速读其他两首送别诗,完成学习任务单。

2、 小组内交流看法。同一观点互相补充,不同观点陈述理由。没有明确送别对象可以不填。

学生阅读并完成学习单。

全班交流。出示说话要求:

我交流的是《》,读出古诗。是xx送xx的,送别方式是XX,诗人抓住了xx  xx  xx表达了什么情感。

重点读《送别诗》关于古人折柳送别,谁知道是什么原因?

“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折柳送别,是希望朋友或亲人能留下来,可见对于离去朋友的不舍.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样的诗句在古诗中还有很多,如:齐读

昔我往昔,杨柳依依。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尽官桥杨柳枝,春风依旧绿丝丝。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师:大家发现这些诗歌虽然都同为送别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小组内互相讨论总结一下。

师:虽然送别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心。他们都在以心相送,以情相送。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送别诗只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小小的一隅,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收集与送别有关的诗歌或词。进一步学习。

出示一些送别诗:

李白《送友人》、孟浩然《留别王维》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王勃《江亭月夜送别二首》

柳永《雨霖铃》

最后,让我们伴着清代此人李叔同的一首《送别》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出示送别词,学生伴着音乐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