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情境户外体育游戏
(2017-11-29 09:35:37)| 分类: 教育随笔 |
游戏情境就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创设的情节和环境。一个好的游戏情境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可以使幼儿对游戏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情境游戏是把幼儿带到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让幼儿入境动情、明理知味,使幼儿产生优势兴奋中心,从而获得最佳的有意注意,引导幼儿将兴趣指向学习内容,调动学习、锻炼的积极性,以提高体育游戏的质量与效果。在实践中我们不断研究探索,创设了多种户外体育游戏情境,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一、以故事为来源创设户外体育游戏的情境,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每个幼儿对故事都有浓厚的兴趣,无论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幼儿都喜欢听故事,模仿故事中的人物,从他人的讲述中幼儿可以了解故事内容,人物及情节。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故事的内容。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我们以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故事为源泉把故事情节赋予户外体育游戏中,让故事情节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再现,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幼儿乐于在游戏中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满足其心理的需求。如小班户外体育游戏《蚂蚁运粮》就是以幼儿所熟悉并喜爱的《蚂蚁搬粮食》故事为源泉创设的。其中我们把情境设成蚂蚁从家里出发,去外面寻找食物,然后把粮食运回家。在途中我们设置了转圈、爬爬垫、滚毯,当教师说:“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做小蚂蚁?”时,幼儿已经跃跃欲试,争着说:“愿意!愿意!”,为了找到粮食幼儿认真的照老师的引导兴致勃勃的进行钻、爬、滚的练习。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乐此不疲,以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积极参与活动,从而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因素是学前儿童发展的资源,教师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儿童主动获得有益经验的物质环境。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我们运用不同的场地器材创设了幼儿喜欢的情境,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如在户外体育游戏《红军过草地》中教师利用了操场设置了PVC管插成的“铁丝网”,利用塑料树叶装饰成的“葫芦架”,用小旗串拉成的“旗网”,垫子作为小兵爬行的障碍网,用滑板车、拱桥作为通过敌人阵地的两条险道,用纸盒作为敌堡,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当幼儿看到如此漂亮有趣的场景时都兴奋的跳起来,争着做小兵,去打敌堡,先爬上垫子准备为大家做示范动作了,孩子们勇敢的用双臂协调的左右摆动向前匍匐前进,走过险峻的小路去炸敌堡。孩子们已经融入整个情境之中,情绪高涨。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可以使幼儿产生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可以使幼儿进入教师描述的游戏情境中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如:在户外体育游戏《红军过草地》中,教师对幼儿说:“小朋友们都喜欢作勇敢的解放军,今天就请你们来作小士兵,去炸敌堡。”幼儿听了很兴奋,有的跳了起来。教师又说:“那老师来作指挥员,前面就是阵地,去阵地之前我们要先做一次军事演习。”幼儿欢呼起来,这样一来,通过生动的语言把幼儿带入了一个小士兵在战场准备作战的情境。演习过后,教师说:“请小士兵和指挥员一起去前沿阵地吧!”把幼儿带到器械前, 说:“我们在去炸敌堡之前要先去探察一下敌情,观察一下敌人的情况,然后再去炸敌人的碉堡。”这样又把幼儿带入前沿阵地,幼儿通过教师的描述扮演成士兵兴致高涨的去做第一次游戏、第二次游戏、第三次游戏。在每一次的游戏中,幼儿都充满活力,钻爬过铁丝网,走过险峻的小路去炸敌人的碉堡,勇敢的完成任务。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竞赛意识逐渐增强,到了大班幼儿的竞争意识就更强。他们做各种游戏都争先恐后,对各种事物都有了更深的认识,比较好胜,喜欢竞争,总爱争夺第一。因此,在户外体育游戏中创设竞赛情境是必要的,它可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如:在户外游戏《足球比赛》中,在游戏中运用了比赛的形式,使情境具有竞赛性。孩子们为了争夺第一名,加快了跑的速度和协调合作的能力。看到自己的队友失误了,就使劲的为他加油,每个幼儿都融入到竞赛中,其中吴申伟小朋友还因为自己的队没有获胜哭起来,这说明幼儿已入境、动情,产生了兴奋中心,能够主动积极的投入体育活动之中。
五、积累相关指导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运动兴趣的策略
只有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才能激发幼儿的活动激情,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使其健康茁壮的成长,从而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反复的实践、反思,得出以下经验:
(1)情境创设要以满足幼儿身心活动需要为基础。
传统的游戏强调先教后练,教多练少。在教师的示范下,幼儿在同一练习条件下,用同一方式练习,达到同一种活动要求。通过教研我们强调先练后教,多练少教。让幼儿用各自不同的运动方式在教师所创设的不同条件下自由探索,自由选择,达到自己的发展水平。同时根据小班幼儿自控力差,不能对某一事物维持长时间的兴趣,即使是一个生动的游戏,时间一长便会厌倦,同样的一个游戏,设计时不断增加难度和内容,那么一个游戏可以反复的多次地进行,而使幼儿保持较高的兴趣性。如:练习在平行线中走,在设计4种不同宽度、不同颜色的小路的同时,第一次练习,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路走。第二次练习,在小路上放一些梅花桩,请幼儿走小路时迈过梅花桩。第三次练习,在小路边放一些萝卜和蘑菇,请幼儿走小路时捡萝卜和蘑菇。这样在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较高的兴趣,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在运动中探索、体验,获得经验,得到满足感,则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培养。
(2)情境创设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
在产生了最初的兴趣以后,使幼儿得到了满足。但是皮亚杰的发展学理论告诉我们,幼儿只有在不断地经历不平衡——平衡——不平衡,这一过程才能发展、完善。当我们通过观察知道幼儿已经对某些体育活动产生了兴趣之后,便要了解幼儿新的需要,善于捕捉幼儿新的玩法,编排新的游戏,激发新的兴趣。如:在《小兔跳圈》游戏中,发现幼儿落地较重速度较慢,就临时增加了大灰狼的这个角色,对幼儿说跳跃时,双脚落地要轻,速度要快,要不会惊动大灰狼,这样幼儿马上进入状态,收到较好的效果。
(3)情境创设要新颖,富有创造力。
教师创设或引入情境只有新颖、奇特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探索愿望,才能发挥游戏情境的效果。并且要求教师用启发语言来配合,教师的启发语言可以引导深入情境,进入角色,或展开联想,细致观察达到开拓幼儿思维的作用。如:在《小蚂蚁运粮食》的游戏情境,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今天,请小朋友当小蚂蚁,帮助运粮食,看拿哪只小蚂蚁能想出好方法(引导幼儿想出不同运粮食的方法)。有的幼儿两手抱着粮食,有的幼儿把粮食抗在肩上,有的幼儿把粮食顶在头上,有的幼儿把粮食夹在胳膊下面,有的幼儿还想出用小推车运粮食,有的幼儿和同伴抬着粮食过河等各种不同的方法,在游戏中幼儿积极思考、尝试、交流,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4)情境创设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
教师本人的真情实感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教师有时就是情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间接情境的建立主要是通过形象的语言事实来实现的,当教师的真情实感首先进入情境中,幼儿才可能在言语直观和情境感染的双重作用下建立起间接情境。
2、根据游戏情境结构,进行重点观察指导的策略
一个完整的游戏活动,主要有准备活动、基本活动、放松活动这三个环节构成。
准备活动观察重点:教师观察幼儿的表情、精神状态,了解幼儿对今天的活动是否感兴趣,通过观察获取信息,了解幼儿是否在状态之中,并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器械等手段来进一步激发幼儿,使其进入积极的活动状态。
基本活动观察重点:当幼儿自由活动时,教师应站在最便于观察到全体幼儿的位置上,重点观察幼儿在活动中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表现,为示范指导提供依据,否则会弄巧成拙。在有目的活动时,教师应重点观察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便于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去帮助幼儿达到各自的活动目标。
放松活动观察重点:观察幼儿的身体恢复情况,若在几分钟后,幼儿的心率、呼吸都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说明活动量适当。
3、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成功目标,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指导策略如下:
(1)对于不敢玩的幼儿:教师应积极鼓励胆小的幼儿,用亲切温和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引导他们。指导语:老师相信你一定行。
(2)对于不会玩的幼儿:教师给幼儿做示范动作,或让喜欢模仿的幼儿观察同班的动作,进行初步模仿,必要时可手把手示范。指导语:你也会像他一样。
(3)对于能力差的幼儿:教师可以同他一起作动作,给他示范,鼓励他连续动作。指导语:你也会这样做的。
(4)对于能力中等的幼儿,鼓励他加快速度。指导语:你还可以做的再快一些。
(5)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鼓励他的要快一些,轻一些,并尝试其它不同玩法。指导语:你去别的小路再去试一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