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材:炭河里青铜博物馆2-2方国青铜文明(重游长沙14)

标签:
博物馆长沙旅游青铜器炭河里杂谈 |
分类: 我观博物 |
2018年11月15日,湖南长沙宁乡黄材镇。。。继续参观“炭河里青铜博物馆”之“方国青铜文明”。由于宁乡黄材镇的“炭河里青铜博物馆”只是一个中级博物小馆,按等级划分,当地出土的很多珍品青铜器都被更高一级的文博机构收藏,所以馆内不少展品只能采用仿制品,除了小部分实际标注了复制件外,一部分要通过微信扫码才知其原件现存何处,更多的展品没有注明,那就不知其真伪了
西周时期的炭河里方国,是传承中原青铜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并由此创造出宁乡青铜文明的主体
礼仪敬神,来自中原的青铜礼器
湖南宁乡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不仅数量多,且造型奇诡瑰丽,学术界称其为“宁乡铜器群”
内壁“庚戈父”铭文鸟纹铜鼎(盛食器、礼器,商或西周,1974年湖南长沙征集)
兽面纹方座铜簋(盛食器、礼器,西周,湖南株洲均坝出土)
鸮形铜卣(酒器,商,1966年湖南长沙东山宝堤垸出土)。鸮:古书上指鹞鹰
兽面纹铜卣(酒器,商,湖南宁乡文物局征集)
内壁“戈”铭文凤鸟纹提梁铜卣(酒器,商末周初,1970年湖南宁乡黄材镇寨子村汪家坟山出土,此为复制件,原件现由长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此器出土时内藏玦、环、佩等玉器320余件
“冉父乙”铜爵(饮酒器、礼器,西周,1981年湖南湘潭县青山桥出土)
兽面纹铜觚(饮酒器、礼器,商晚期,湖南宁乡市文物局征集收藏)、兽面纹铜觚(饮酒器、礼器,商晚期,1976年湖南宁乡黄材镇葛藤村木梆子山出土,此为复制件,原件现藏湖南“长沙简牍博物馆”)
人面方鼎(盛食器、礼器,商晚期,1959年湖南宁乡黄材镇胜溪村新屋湾出土,此为复制件,原件现藏长沙“湖南省博物馆”)
“人面方鼎”因内壁铸有“大禾”铭文而又称“大禾人面方鼎”,是湖南省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方形铜鼎,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件人面纹方鼎
瓠形铜壶(盛酒、盛水器,西周早期,1990年湖南邵阳新宁县飞仙桥出土)。瓠hù:瓜的一种
凤鸟纹铜鼎(盛食器、礼器,西周,1981年湖南湘潭青山桥铜器窖藏出土)
兽面纹铜甗(蒸食器,西周,1975年湖南长沙望城县高塘岭乡出土)。甗:yn,粤音“演”)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由下半部煮水的鬲lì(锅)和上半部甑(底部带网眼的笼屉)组合而成
象形铜尊(盛酒器,商,1975年湖南醴陵市狮形山出土)
牛形铜觥(酒器,商,1977年湖南衡阳市包家台子出土)
猪形铜尊(酒器,商,1981年湖南湘潭县九华乡船形山出土,此为复制件,原件现由长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
铜戈/铜镞(兵器,商或西周,宁乡文物局征集)、铜斧戟刀(兵器或生产工具,西周,宁乡文物局征集,此为复制件,原件现藏湖南“长沙市博物馆”)、铜车辖(车马器,2003年湖南宁乡黄材镇栗山村出土)
“炭河里青铜博物馆”藏最有价值的文物、镇馆之宝第一重器:兽面纹铜瓿(盛酒器、盛水器,商晚期,2001年发现于湖南宁乡黄材镇划船塘沩水河中)
瓿流行于商朝至战国,这件无盖“兽面纹铜瓿”通高61-62.5cm、口径57-58cm、腹径86-89cm、圈足高15.5cm、圈足径55.6cm、胎厚0.3-1cm,重61.9kg,肩饰夔龙纹,以云雷纹为地,腹部和圈足饰兽面纹,该瓿是目前所见铜瓿中最大的一件,故被称作“青铜瓿王”,又因可盛放200斤酒或水,也被俚称为大酒缸、大水缸
此“兽面纹铜瓿”为2001年6月16日下午被黄材镇黄材村四名中小学生在炭河里附近的沩水河里游泳时所发现,后在欲出价110万购之的文物贩子前截获收归,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铙声绕沩山。商周时期的人们最重视对祖先、对自然神的崇拜,每次祭祀都会用到大量的牺牲(宰杀的牲畜)和礼器,一般青铜乐器在祭祀后即被就地埋藏,所以在考古时发现的大件青铜祭祀礼器,多见于单件独出而无伴有其它物件
猪形铜馨(敲击体鸣乐器,商,2012年湖南汨罗市白塘乡曹家村刘家塅船形山出土,此为复制件,原件现由长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
独立展示复制件:象纹铜铙(打击乐器,西周,1983年湖南宁乡黄材镇月山乡龙泉村转耳仑山腰上出土,原件现由湖南“长沙市博物馆”收藏为镇馆之宝)
宁乡黄材镇的“炭河里青铜博物馆”,是作为青铜器爱好者的我在继陕西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院”之后参观的国内第二座青铜器专业博物馆,立足于国宝名器“四羊方尊”的故乡,通过观展“朝圣”了一下宁乡这个中国南方青铜文化中心,了解了一段三千多年前当地原生居民与殷商后裔、西周移民共同生息、共同孕育的神秘青铜文明史,收获足矣!
dysc三出 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