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石头巷吴宅,苏州“过云楼”(苏州一日行09)

标签:
杂谈旅游旅游攻略古迹藏书楼 |
分类: 我在旅途 |
2017年11月8日,苏州。。。离开“南园宾馆”后,一路步行经十全街、人民路前往“过云楼”,途中依次经过三元坊、苏州图书馆、仓米巷、大石头巷和憩桥巷
十全街
十全街与人民路交界口的“三元坊广场”
苏州的“三元坊”是个地名,主要纪念清乾隆年科举时连中“三元”的钱棨
钱棨是苏州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中三元(乡试解元、会试会元和殿试状元)的状元
广场边竖立着“三元坊”的牌坊
由东向西走进“仓米巷”
一路行来,看到一堵高大的园林式围墙,想必墙内就是“南半园”了。“南半园”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1851-1874)由布政使史杰所建,现大部荒废,目前有报道说将全新复建并择日对外开放
没看到仓米巷内有24号的门牌,到是发现了30号开着门
进入30号后先走直弄,旁侧高大的围墙估计就是“南半园”的园墙
直弄到底后左拐,深处是几户民居
回出仓米巷,来到大石头巷
大石头巷因落有陨石而得名
巷内,一家招待所取名“憩园”
老石头面馆、“锦江之星”连锁酒店
门闭的大石头巷24号“秦宅”
“秦宅”原为五进深清朝建筑“五百梅花草堂”,现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
大石头巷吴宅
大石头巷吴宅又称“树德堂”,相传,清代乾隆年间《浮生六记》一书作者沈复(三白)曾居住于此,民国29年(1940),被上海商人吴南浦购得,故名“吴宅”,2006年6月被列为规格不低的江苏“省保”
“吴宅”
依旧维持着门厅、轿厅、正厅、堂楼、内厅的五进深建筑格局
和苏州很多老街老巷的古宅老屋一样,现在的“吴宅”也已沦为了民居群
途经已拓宽为街的“憩桥巷”
“憩桥巷”内的9号为鲁班庙故址,因现在是一家皮肤病医院,所以我没前去一看
由南向北,继续走在人民路上
人民路与干将西路交界处的“乐桥”
“乐桥”下的东西向干将西路
下午3点30分,到达位于“乐桥”北堍的苏州“过云楼”
“过云楼”为苏州园林“怡园”的第一代主人、清朝苏州籍收藏家顾文彬收藏古籍、书画的地方,后一度成为苏州地下管线管理所,2015年,经全新修复后以“过云楼陈列馆”之名对外开放,只需凭身份证明即可免费入内参观
“过云楼”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尚书吴宽的复园旧址,到了清代道光年间,被苏州进士顾文彬购得后对其进行扩建,进而打造成了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
“过云楼”的建筑,将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及苏州葑门钟楼(方塔)作为了设计范本
“过云楼”建成后,因留存下大量石材,于是,顾文彬用了九年的时间,在“过云楼”的西侧建起了博采苏州众家园林精华的“怡园”,其园内之复廊仿沧浪亭、水池效网师园、假山学环秀山庄、洞壑摹狮子林、画舫似拙政园。。。
客厅正中,安置“过云楼”第一代楼主顾文彬半身铜像。顾文彬(1811
-1889),号艮庵,元和(今江苏苏州)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官浙江宁绍道台
收藏不辍、流风绵延!解放后,“过云楼”约一半的收藏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成为“上博”主要书画藏品来源之一,另外约有一百多件收藏捐赠给了苏州博物馆
20世纪90年代初,“过云楼”的四分之三藏书共计541种3707册转归南京图书馆
顾鹤逸即顾麟士(1865-1930),苏州籍晚清山水画家、收藏家、“过云楼”第一代主人顾文彬之孙。我此行苏州,上午在醋库巷内参观的苏州市教育博物馆(柴园)旁的“顾麟士旧居”,即为顾鹤逸的居住场所
顾鹤逸藏书目(录)
“过云楼”收藏的部分古字画(复制件)
走木梯上到二楼
二楼南窗之上,高悬“过云楼”匾
二楼陈列了“过云楼”顾氏家族的一些收藏及捐赠轶事
回到主厅底楼,其南窗之外即为庭院及“艮庵”
dysc三出 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