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2-2大唐遗宝、熠熠青铜(西安宝鸡行游15)

标签:
博物馆西安历史旅游旅游攻略 |
分类: 我观博物 |
20170208,西安。。。继续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来到“大唐遗宝”特展厅
凭进馆前购买的这张20元门票(此为2017年2月的价格,现2017年底,已上调至30元)入内参观
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这是“陕历博”的一个重头特展,虽然可以不开闪光灯拍照,但展厅内的光线设置超级暗,没有好的光源,拍出的照片显然就不会很理想
1970年10月发掘的陕西西安市何家村唐代窖藏,共考古出土金银器皿、钱币,玛瑙器、水晶器、玉带、玉臂环、金饰品、玉材、宝石、药材等文物共计一千多件,其数量之众多、种类之繁复、工艺之精美、保存之完好都让人叹为观止。唐代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何家村又地处古都长安(西安),故盛唐时期的何家村窖藏可称得上是“皇冠上的明珠”,不少专家就称其为“大唐遗宝”
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珍贵文物总值大约折合唐朝时期的3830万钱(可购米近300万斗),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信息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风俗、技艺等多角度、多层面地揭示了大唐时期的时代生活,只是这批宝物的主人是谁?因何埋藏于地下?至今还是学术界探讨研究的话题
狮纹白玉带銙(kuǎ, 古代附于腰带上的装饰品)
斑玉带銙
水晶八曲长杯。此杯为唐代文物考古中唯一的水晶容器,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杯子,其实更像碗,且此文物并非出自中原,而是与中亚的水晶文物非常相像,推测其很可能是7世纪后半叶中国工匠制作的仿品
凸纹玻璃杯。此杯为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唯一的萨珊玻璃器皿,因中国古代玻璃工艺发展滞缓,所以,古人认为玻璃比宝石、黄金和白银更珍贵
萨珊玻璃器皿均为吹制成型,并在器壁上装饰环纹,这是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玻璃器物,在隋唐时期,作为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陕历博”十八件镇馆之宝之首、海内孤品,中国政府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为唐代酒器,杯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其制作巧妙利用了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镶金兽首玛瑙杯”都可称为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做工最精湛的唯一一件俏色玉雕
“陕历博”展馆之宝:鸳鸯莲瓣纹金碗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为唐代银器,高18.5厘米,整体造型仿照骑马游牧民族储水用的皮囊,上口敛而底部呈扁弧形,周身看不到焊缝,壶壁装饰有突出于壶面的一匹金色舞蹈马,长鬃披颈,前肢蹦直,后肢弯曲下蹲,口中叼着一只酒杯,其上扬的马尾和颈部飘动的绶带显示出十足的动感,现代体育项目马术中难度极高的“盛装马步”即为此造型
素面长柄三足银铛。铛即为现代厨房用具之平底浅锅
各式钱币
“开元通宝”银钱。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参观完“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进入“熠熠青铜,光耀四方”展厅
两周是指战国时期由周王室分裂而成的西周﹑东周两个小国的合称,展览通过206件(组)各类青铜器文物精品,展示了两周时期应国、晋国、芮国、中山国等9个代表性诸侯国的青铜文化风貌,展现了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四省青铜器考古与研究成果
两周王年表
晋叔家父方壶(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50.8厘米,1994年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晋侯墓出土,山西博物院藏)
大鸟纹卣(you,盛酒器,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28厘米,1994年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晋侯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藏)
龙耳人足方盒(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9.3厘米,1994年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晋侯墓出土,山西博物院站藏)
应侯甗(yan,蒸食器具,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44厘米,1989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应国墓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观赏古代青铜器有两大看点,其一为看铭文,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记录价值
“应侯甗”内壁镌刻的铭文,其译文为:应侯作旅彝,表明为此青铜器为应侯之器
应公鼎(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26.6厘米,1989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应国墓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应公鼎”内壁镌刻的铭文
“应公鼎”铭文之译文
邓公簋(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20厘米,1992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应国墓出土,河南省平顶山博物馆藏)
应事爵(酒杯,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19.3厘米,1992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应国墓出土,河南省平顶山博物馆藏)
少姜壶(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22.4厘米,1992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应国墓出土,河南省博物院藏)
盘龙钮盖盉(he,盉:用水调节酒味浓淡器皿,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27.8厘米,1992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应国墓出土,河南省平顶山博物馆藏)
人面具(有发)(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15.7厘米,1992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应国墓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双耳簋(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19.6厘米,2013年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西周墓出土,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藏)
冉盉(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28.5厘米,2013年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西周墓出土,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藏)
伯各尊(大中型盛酒器,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25.8厘米,1981年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出土,宝鸡中国青铜器博物院藏)
方座簋(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23.8厘米,2013年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西周墓出土,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藏)
户卣甲(盛酒器皿,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50厘米,2013年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西周墓出土,宝鸡市渭滨区博物馆藏)
凸弦纹鼎(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26.5厘米,2008年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藏)
凤鸟纹卣(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20厘米,2011年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藏)
鸟型盉(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36厘米,2011年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藏)
铜人顶盘(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高13.5厘米,2011年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出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藏)
铜人顶盘为灯具类工艺品
龙纹方壶(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高64.7厘米,1998年河南省新郑市郑国祭祀遗址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蟠虺纹为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 蛇纹”,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
几何图形
狩猎纹画像壶(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高41.8厘米,1990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和尚岭出土,河南省博物院藏)。此壶器壁采用镶嵌红铜工艺装饰人、龙、虎、羊等图案,布局严谨,造型生动
小口鼎(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高40厘米,2008年河南省南阳市名门华府小区出土,河南省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方敦(dui,古代盛黍稷的器具,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高26厘米,2008年河南省南阳市名门华府小区出土,河南省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观赏古代青铜器两大看点之二为看纹饰,古代青铜器纹饰题材丰富,多有几何纹、动物纹等,其独特、璀璨的艺术特征,对后来的中国工艺美术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镶嵌绿松石神兽(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高50厘米,1990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徐家岭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王子午鼎(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高62厘米,1978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下寺出土,河南省博物院藏)
错金银犀牛形插座(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高22厘米,1977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厝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院藏)。此器物全身用金银线错出卷云纹,黄白相间,绚丽夺目,制作工艺高超,是不可多得的青铜艺术珍品
十字形帐顶通插管一组七件(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高35厘米,1977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山王厝墓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院藏)
青铜马一组二件(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高15厘米,河北省邯郸市赵王陵出土,河北省邯郸市博物馆藏)
卧兽衔环钮云雷纹盖鼎(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高17.5厘米,1978年河北省武安市出土,河北省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藏)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了将近2个半小时,于中午11点39分离开。参观“陕历博”的感受,就是文物顶尖,观展体验差劲,实乃看客如潮,让人觉得不像是走进了博物馆,而是走进了大卖场之故。。。后续行程,前往西安的大兴善寺
dysc三出 20171215(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