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盂城驿(高邮二日行02)

标签:
高邮古迹旅游旅游攻略国保文物 |
分类: 我在旅途 |
20151012,江苏高邮。。。穿过这座“皇华”牌楼,来到“馆驿巷”西头的“盂城驿”
“盂城驿”对面的街边,正搭起脚手架在建造貌似照壁之类的建筑
先去兑现事先在网络上激活的免费电子门票(原价30元一人次)
高邮“盂城驿”始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因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类似于现代的邮局),故被称作中国邮驿“活化石”
“盂城驿”导游图。高邮地形如古代的圆口盛水器皿“盂”,取宋代词人秦少游描写家乡高邮“吾乡如覆盂”的诗句,后人别称高邮为盂城,“盂城驿”也因此而得名
中午12点40分进入“盂城驿”。里边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涂刷油漆保养,很多殿宇没法入内参观,鼓楼也上不去。。。真要花30元买门票,这参观内容就缩水了,怪不得会推出免费的网络电子门票!
门厅上方悬匾牌“古盂城驿”四字,由原邮电部部长朱学范题写
可惜,鼓楼的门锁着上不去
“御洗”是古代盛水盥洗的器皿,如摩擦其两个把手后产生共振,器皿内的水就会泛起水花

古代“邮驿”的公文登记、排单制度
清光绪年间的“邮驿时程里限”,从中可见,中国古代邮传的“八百里飞书,六百里捷报”之速度说,还是有一定根据的
“甘棠轩”前的庭院
蒲松龄半身像。蒲松龄是现山东省淄博籍清代文学家、著名鬼妖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据记载,清康熙九年,蒲松龄以同乡好友、高邮知县孙惠幕僚的身份在盂城驿工作了七个月,期间,曾写下反映盂城驿站真实状况的奏折《高邮驿站》上呈皇帝
来到“皇华厅”后侧的“驻节堂”。“驻”在古代是停留的意思,“节”是指过往的使节,“驻节堂”就是担负接待任务的场所
堂内两厢是供过往官员和文人墨客下榻所用的寝房(因盂城驿内有些殿宇在装修,故“驻节堂”里堆满了从别处移过来座椅)
“驻节堂”后侧小院是库房、厨房、驿卒舍等所在地(库房内部在装修)
小院中竖立着一块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塑像。马可波罗在元朝政府供职的17年中多次途经高邮,其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曾写道“高邮城市很大很繁华”。。。(我曾两次到游过高邮的“近邻”泰州,马可波罗对泰州也有点评: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
马厩内的“驿马”雕塑
回走,进“礼宾轩”东侧的庭院,院内各“驿卒舍”被辟为“中国古代邮驿史展览”室
古代“邮驿”除了传递公文,还兼具飞报军情、接待宾客、迎送官员、呈送贡品、交通运输、押送犯人、商旅投宿等业务
“盂城驿”沙盘模型
西晋邮驿传送“手执信简(书信)骑马俑”复制件(原件为湖南省博物馆俗称)
隋唐时期“邮驿”的十大任务
宋代军邮水壶
明朝两京(北京、南京)邮驿图,高邮“盂城驿”是其中的一个
朱元璋称帝后,邮驿事业有了拓展,驿路纵横,通信畅通,清康、乾两朝时期,是古代邮驿发展的最高峰
简单参观完展览后来到庭院区,旁侧碑廊中展示有古人歌咏“盂城驿”的碑刻,因玻璃罩着反光厉害,不便多拍
环境秀美的庭院莲池,是当年入驻盂城驿的文人骚客们娱乐消遣、吟诗作对的场所
日晷,古代利用太阳阴影进行计时的器物
前庭院内“马神庙”
马神庙前的“驿马”雕塑
“驿马”雕塑旁,是四块逐级垒叠的上马石。据专家考证,这组貌不起眼的“上马石”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代遗物,采用的石料是火山石,是“盂城驿”内最具有文物价值的“镇馆之宝”
穿过前庭院
dysc三出 20171117(s0066)
前一篇:上海:共青森林公园赏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