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幼儿园开展黄梅戏五大领域教学的一点思考

(2020-01-08 14:01:13)

园内黄梅戏的园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开展有一年多了,班级里的孩子也从小班成长为大班的孩子了,经过近两年的熏陶,孩子们对黄梅戏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深了。黄梅戏园本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黄梅戏与五大领域课程的融合,本学期园内开展了有关黄梅戏的教研活动,园里教师们关于黄梅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的公开课活动,在参与园内黄梅戏课题的开展中的我对于黄梅戏五大领域的教学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黄梅戏作为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开展音乐领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占重要的一份。游戏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根据这一点老师们开展了丰富的黄梅戏音乐游戏活动,例如黄梅调古诗游戏、黄梅戏传帽游戏、黄梅戏音乐的强弱游戏、黄梅戏的律动游戏、打击乐游戏和黄梅戏衬词游戏,等等。教师在组织黄梅戏的音乐游戏活动前,首先教师要对黄梅戏的乐曲十分的熟悉,抓起其中的可进行游戏的因素,例如黄梅戏的曲调、节奏、强弱、动作、歌词等来进行游戏。黄梅戏的乐曲中的衬词是十分有意思的,在黄梅戏乐曲中根据调式的变化而加入衬词,如“呀嗬啥、依嗬呀”“哎嗨哟”等等,这些衬词体现了黄梅戏的特色韵味,不断反复的出现,十分的有意思,园里老师就选取的黄梅戏《打樱桃》,发现出乐曲中的衬词“哎嗨哟”,让孩子们玩游戏:找出衬词并在衬词的时候和同伴跟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击掌,孩子们十分的感兴趣,在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学会了黄梅戏中的衬词。衬词游戏比起单纯的讲解有意思多了,孩子们也更愿意玩,学起来也快乐。在黄梅戏的律动游戏中,教师给孩子们穿上了黄梅戏的戏服,戴上戏帽,孩子们的兴趣瞬间就点燃了,随着音乐甩甩袖子、晃晃脑袋都十分的开心。

说到黄梅戏的服饰园里的老师开发出关于黄梅戏服饰的美术课程,从黄梅戏人物的头饰、服装、道具等入手,孩子们或欣赏或者绘画或手工。在开展美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具准备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材料的摆放上要整洁、利于孩子拿取、操作以及收纳,其次,作品的呈现形式要具有美感。例如园里老师设计的关于黄梅戏的头饰的美术教育,教师在准备的时候利用了刮画纸作为主体,提供给孩子亮晶晶的贴画、橡皮泥等,孩子们看见这些操作材料十分的开心,创作的欲望也大大的增强了,加上老师的引导、讲解、欣赏作品等,孩子们十分的认真。

每首黄梅戏乐曲都唱了一个故事,园里的老师们提取其中的故事,开展了语言和社会领域的活动,教师们自制课件、设计教案,《花木兰》的故事让孩子们知道了“替父从军”“女扮男装”的含义,知道了花木兰的英勇事迹,《打猪草》的语言活动中孩子们能自主的讲述、主动表演故事;《王小六打豆腐》让孩子们知道了要诚实,不撒谎。

对于园内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我对开展黄梅戏教学有一些认识和收获。一、合理的游戏设置,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将黄梅戏和游戏结合起来,孩子们更加容易接受。二、活动准备充分,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都要做好。目前孩子的们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直接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在慢慢的发展,孩子们的学习还是少不了具体形象的教具。再开展活动之前,老师的活动准备对于活动的效果还是有这较大的影响的,这个准备不仅是物质上的教具准备,还有孩子们的经验准备。三、教师的教学功底对黄梅戏教育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孩子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要让孩子这个主体群体达到教育效果,老师的教育教学功底也是不可缺少的,老师的语言、肢体动作、教育机智、自身对黄梅戏的理解等都影响着整个活动最后的效果。

黄梅戏五大领域的课程研究还需要更加的深入和研磨,我也会在课题组和教研组的带领下不断学习、不断前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怀抱希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