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物传记章头课教学设计

(2017-09-27 15:58:28)

人物传记章头课教学设计

                              2018届语文组 张甜

一、学习目标

1、以写作为兴趣导入,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通过与所学人物传记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完整的人物传记类组织材料、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2、构建本章人物传记类的知识体系,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虚词、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3、学习人物传记中的历史人物身上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传记类短篇文言文的写作体验,让学生了解人物传记类的材料组织次序、揭示人物性格的手法等,同时,对本章涉及到的史书及作者进行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各种文言现象。

三、学情分析

1、对于人物类传记学生有学习经验,自己写作兴趣较为浓厚,但对于文章的材料搜集、情节安排等处理不恰当,还有几个同学写成了白话文。

2、以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为切入点,导入传记类文言文的基本构成要素,并且对文章的出处、作者以及相关文言现象严格落实。

四、教学方法

1、写作。提前两天布置任务,让学生挑选身边较为熟悉的人进行观察,为写短篇人物传记搜集材料,充分准备。

2、展示作品,构建本章学习体系。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进行电子展示,让学生对比与所学人物传记,如《杜甫传》、《苏轼传》有何区别,引导学生自行梳理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

3、夯实基础。构建本章涉及的作者、史书,落实相关文言现象。

五、活动设计

在展示学生作品的时候,让学生观看电子版,并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期间同桌交流五分钟,然后梳理总结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学习重点。

六、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预设问题:请同学们自习观察,然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看看这两篇人物传记有什么区别呢?

生答:一个写的内容比较丰富,一个比较简略。;

    师问:那么,请同学们思考,内容比较丰富的一篇好在哪里?

(可稍作交流,列出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可以请一位同学将其口头展示出来。)

明确:包括人物的生平、身份简介;并且在第二段还设计了人物的性格、经历,是通过一件事情来体现人物性格的,最后一段是对人物的评价与总结。

生答:另一篇较为短的篇幅则只有简单的人物简介,且没有什么具体的事件来介绍人物的经历,使读者感受不到什么有效的信息。

2、导入主题

以前,上学期咱们学过了几篇人物传记,比如《杜甫传》、《李白传》、《苏轼传》、《辛弃疾传》,那么,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一篇完整的人物传记包括哪些内容?

1:生平、身份、作品、风格。

2:对他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3:可以写他的爱好、家庭成员等;

  师补充:除了以上涉及的几个基本方面,我们从《杜甫传》等人物传记里可以看出,要表现一个人的性格可以从他的经历中体现,比如,从一个具体的事件举例说明他的某种品质,杜甫的坎坷的求官经历、颠沛流离的人生;李白的天赋才华,被皇帝器重后因遇安史之乱,投奔叔父;苏轼官任徐州的政绩,这些能够表现人物品行或者其他特质的都可以摄入,这样才可以将人物刻画的更加鲜明、完整。

(二)体系构建

写作人物传记是为了了解什么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包括哪些内容,搜集什么样的材料比较有助于完成一篇人物传记,那么,我们学习人物传记的目的是什么,收获了哪些知识?(可提前让学生搜集相关信息,老师补充)

明确:人物传记不仅可以了解所写人物的活动年代,也可以从文章中叙述的事件感受这些名人身上可贵的精神和品质,比如本章即将要学习的《廉蔺传》中蔺相如智勇双全、冷静沉着的品质,廉颇忠君爱国、用于改错的精神,包括《苏武传》中苏武虽被降十九年依然心系汉朝的爱国情怀,最后凭借人物所处的历史年代,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除此之外,也需要了解人物传记的作者、史书出处,梳理相关的文学常识: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史记》 ——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篇文章与小时候学的一样分为三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可以给学生插入一个“和氏璧”由来的故事,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请搜集信息的同学插入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意。(这一部分可由学生做口头展示)

班固,字孟坚,东汉安陵人,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年轻有才华,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后传》,未成而卒,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的基础上,进一步搜集材料,编写《汉书》。历时二十多年完成。后因受到窦宪谋反案的牵连,死于狱中。《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南朝宋时期·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合成“前四史”,班固为“汉赋四大家之一”(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本篇是为汉武帝时期的苏武作的传记,全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的艰苦经历,二是苏武回国后的一些情况。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这一部分可以投影展示】

师补充:班固的《汉书》是承接司马迁的《史记》而来,那么,《后汉书》作为“前四史”之一,记载的是什么呢?

明确:是由南朝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的反映这一时期的针织特点。可以说,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本篇我们学习的乃是其为汉赋四大家张衡所做之传,文章节选了《后汉书·张衡传》中张衡在文学、自然科学、政治三个方面的卓越贡献。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史书以及相关历史事件,来增加学生对文中人物的了解和对文章写作背景的了解,以便于理解文本。

(三)学有所获,梳理总结

文言文的学习,无论是人物传记,还是叙事散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都应该注重落实,除了课堂的批注,自然还有课下对文中的重点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的落实,这主要体现在积累本上,另外,可以辅以一些简单的高考题型,循序渐进,由简入难,通过习题巩固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通过章头课的引导,构建章头课的知识体系,明确学习重点及方法,梳理总结出一套关于自己学习人物传记的方法及侧重点,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难点所在,不断释疑解惑,巩固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