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词之一百二十五:【踏莎行】咏雨石岩

标签:
我的诗词咏雨石岩踏莎行 |
分类: 我的诗词 |

【踏莎行】咏雨石岩
鹰搏山巅,
猿攀椿树。
崖高峰险惊魂处。
林幽苔绿静无声,
擎天一柱参穹宇。
岫绕寒烟,
草淋细雨。
人间悲喜难堪诉。
遨游尘世晚风中,
笑谈今古沧桑路。
2022.8.9

【丰溪诗韵】总第75期
挥手自兹去,随梦忆出没
原创 梦霞平台 梦霞诗社 2022-08-15 19:18 发表于江西
梦霞诗社八月(上)“ 游某地 ”
点评人:沈学军
紫玥
壬寅七夕前三天瀛洲山人铁林两位诗兄陪同游铜钹山
岂负佳人约,行屐腾云发。
游兴正酣酣,铜钹山门越。
清风沁心脾,淑气沁肌骨。
极目望寿峰,羊角更奇绝。
武夷跨三境,茫茫天地阔。
险峻木城关,防固真如铁。
残垣古道边,恍见旌旗烈。
飞将猛如虎,守护汉唐月。
径转霞客路,蹇步石涯折。
勇攀白花岩,昂首朝天阙。
一任白云浮,远岑如仙列。
梵音广福传,般若千年佛。
庇佑红军崖,俯仰敬先烈。
此处埋忠魂,山花色如血。
九仙湖静默,碧水盈盈澈。
山水齐缅怀,俱感五内结。
难忘鹊桥谷,共迎七夕节。
天上或人间,有愁有欢悦。
随缘聚又散,莫怨匆匆别。
挥手自兹去,随梦忆出没。
评:此古诗洋洋洒洒,一韵到底。先用“佳人约”“游兴酣”写游铜钹山的缘起,再用大量文字描写各景观的特点并融入自我的情感,最后以惜别作结。层次清晰,结构严整,意境开阔,兼有清郁之美。内容上将景与史相合,增加了诗歌的厚度,值得称道。
张荣富
壬寅七夕前三日与紫玥、铁林游铜钹山
微屏约佳丽,共向铜钹行。
一路多游兴,旎光络绎呈。
仙湖如海阔,碧水映天明。
滟滟波百里,淑容自纵横。
忽见寿峰立,黛眉对我倾。
悄问年多久,默然不发声。
鹊桥寻何处,侧畔有山盟。
巍巍幽石貌,犹似汉唐城。
军岩岭头耸,满空浩气生。
昔时十八士,应幸得归程。
车转白花道,凡身顿觉轻。
千载广福寺,霞客曾记名。
沿索高台上,云林似列兵。
松风临壑起,浑然拂鸿筝。
造化钟神秀,便当笑奉迎。
莫言尘世苦,此地可躬耕。
评:此古诗和上篇合看更有趣味。开头处此诗是“邀约”,上篇是“应邀”,彼此相应。中间处都写铜钹山的景观,此诗写景用意上似求点到为止,而上篇笔墨相对浓些。因而一薄一厚,相映成趣。结尾处此诗以“笑相迎”和“躬耕”作结,语有双关,可玩味,而上篇以人间惜别作结,由“天上别”引出,也严谨自然。简言之,此诗以“旎光络绎呈”为总领,脉络分明,风格自然清丽。
南岩卧佛
千年卧此身,冷看世中人。
莫说南岩小,苍穹都是尘。
评:五言绝句贵在精炼和意境,此诗做到了。三四句转合精彩,写出了禅味。

傅金良
壬寅夏偕信江社诸友游上饶下会坑水库
长困书斋叹作囚,今朝放马逐清流。
大川筑壩呈双曲,高峡藏幽悬一楼。
千仞峰青虚暑气,三弯水碧有轻舟。
不甘身老红尘里,且向河山问晏游。
(注:双曲,该大垻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结构。)
评:此七律一口气读下来豪无凝滞之感,足见文笔练达,情思先满。如果没有长期坚持写作的实践就不能到底这纯青地步。此诗首联通过对比突出“放馬逐清流”的激动与惊喜,是情与事的结合;颔联和颈联写出下会坑水库的雄、险、幽、清,是寓情于景,是景与情的结合;尾联是直接抒情,以表老当益壮之豪情,使少壮人惭愧,给人激励,含有理趣,是情与理的结合。纵观全诗,事、景、情、理四者为一体,难能可贵。若问最爱,当推“不甘身老红尘里,且向河山问晏游”一联。
刘树林
登望仙谷栈道
行尽溪桥仰碧空,独登绝顶觅仙踪。
身临妙境寻常眼,也睹平生绝世容。
游龟峰
神龟昂首步青云,腿短眸酸烈日焚。
穹背曾驮沧海水,梦魂却寄宋元君。
名藏天地忘今古,气吐晨昏辨质文。
斜日峰头多面目,游人遥指笑纷纷。
评:《登望仙谷栈道》先写登临的过程,再通过对比,表达一睹望仙谷绝世容颜的荣幸和喜悦之情。《游龟峰》是一首咏物诗,首联写神龟的雄姿壮志用来衬托神龟遭烈日焚的悲惨处境,以表痛惜之情,中间两联用典既批评神龟历经沧桑却智有不足,又肯定神龟达无名之境和拥有孔子辨质文之才。从行文看,在臧否间,应以臧为主。尾联回到现实,以游人笑却不懂神龟来表达无人理解的痛苦。所以全诗写龟是虚,别有寄托为实。“绝顶”“绝世”出现重字“绝”,《游龟峰》也出现重字“日”,这在写近体诗时尽量要避免。《登望仙谷栈道》一、二句略感铺垫不够,即“妙境”表现直白或不足。
铁林
次韵之渝先生《壬寅夏偕信江诗友游下会坑水库》
三伏宅家犹被囚,驱车百里觅源流。
亚洲第二入云坝,中国无双消夏楼。
仙骨鱼鲜真有味,飞天鸭嫩勇追舟。
吟诗最喜通幽处,对月偏宜傍水游。
次韵之渝《题王氏宗祠》
好个依山傍水村,渔沧旺族几寒温。
不忘先祖天涯苦,幸入他乡福地门。
世代耕耘千石足,儿孙富贵万家尊。
新联镌刻宗祠柱,文脉传承大国魂。
评:两首诗皆是和诗。喜以下三联:“亚洲第二入云坝,中国无双消夏楼”,整联此读来气势十足;“吟诗最喜通幽处,对月偏宜傍水游”,境界优美;“好个依山傍水村,渔沧旺族几寒温”,将自然与人文巧妙联接。此三联似乎脱口而成,不加雕饰,天真自然。从全诗看,第二首优于第一首,第二首行文严整,主旨集中。第一首有散处,按行文结构应绕“幽”字写,而颈联“仙骨”与“飞天”不对仗,且内容似有些偏离主旨。

翁丰振
游东阳石井峡记
山风欲问泉何去?野鸟痴迷峡复来。
抚竹雅情秋影语,观鱼娇态水车徊。
溪头古道通幽处,涧尾悬桥展暮腮。
细品烧鹅明月夜,闲吟石井雨花台。
评:于此诗,最爱“野鸟痴迷峡复来”句,鸟既是峡中之鸟,也可见诗人如鸟,因痴迷而复来。这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其次喜“闲吟石井雨花台”句,石井,雨花,意境尤美。商榷:颈联“暮腮”与“幽处”对仗不工,有些难懂。还有“抚竹雅情秋影语”句,难揣其意。当然,读者难理解并不表明诗未写好,也有可能读者阅读水平有限所致。
翁小兵
随诗社拜访王氏宗祠
枝繁叶茂王家族,承爵封公百世昌。
修谱建祠扬祖业,祥光灵显桂兰芳。
博山道中游
古刹千年立,丛林天下奇。
松青烟袅绕,竹翠雨涟漪。
古井神泉水,荒岩弃疾词。
盈盈家国恨,杳杳独空悲。
评:《随诗社拜访王氏宗祠》一诗从“枝叶茂”“百世昌”到“扬祖业”“桂兰芳”,一路高扬,又非层层递进,少曲折之美。《博山道中游》是一首凭吊诗,借朦胧荒古之景写稼轩之恨,从而为稼轩扼腕。“盈盈家国恨,杳杳独空悲”一句为佳。“古刹”“古井”有重字“古”,应避免,“涟漪”一词形容被风吹起的水面波纹,常用作比喻心里细微的活动,这里用来修饰雨似不妥。
郑宜良
梦游望仙谷
时令分明已近秋,空调房里汗难收。
望仙避暑闻名久,召唤周公伴我游。
脚踏祥云出九重,拨开迷雾见真容。
层层叠嶂锁幽谷,谷绕灵山数十峰。
下得云端曲径深,峰高壁直势千寻。
连绵瀑布从天落,碎玉怀中湿透襟。
整顿衣裳深处行,青松翠竹各相迎。
龙潭水静碧如玉,栈道蜿蜒危欲倾。
忽见天桥绝壁横,摇摇将坠胆心惊。
悬空客舍仙人宿,耳畔时闻虫鸟声。
一抹晚霞笼夕阳,此时风缓暗生凉。
千峰仗剑容颜淡,四野垂帘暮色苍。
明月华灯相与同,亭台楼阁似皇宫。
户盈罗绮车流水,市列珠玑胜夜空。
处处欢声处处歌,惊疑仙境落山阿。
瀛洲方丈蓬莱岛,景色无如此地多。
世上几人修作仙,从来虚幻是云烟。
三杯浊酒古今事,醉卧谷中堪好眠。
评:此首七古,采用四句一换韵,摇曳生姿,美不胜收。从语言看,对文言运用自如,做到雅俗共赏。从行文思路看,先写梦之由,再写梦中之境,最后写梦后之议,尽管梦境可上天可入地,瑰丽纷呈,但始终不脱离一个“梦”字,做到了大开大合。从手法看,主要运用想象和夸张,使全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从风格看,有《长恨歌》的平易,也有《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飘逸,足见作者对诗歌的传承和喜爱。有爱,方有传承。
王亨俊
【踏莎行 咏雨石岩】
鹰搏山巅,
猿攀椿树。
崖高峰险惊魂处。
林幽苔绿静无声,
擎天一柱参穹宇。
岫绕寒烟,
草淋细雨。
人间悲喜难堪诉。
遨游尘世晚风中,
笑谈今古沧桑路。
评:此词上阕写景,从正侧两面描写雨石岩的高耸;下阕重抒情兼有议论,面对悲喜相续的尘世,词人抒发了自己“难堪诉”的无奈和笑谈古今的旷达。故此词有景,有情,有理,将描写、抒情、议论三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存疑:“山巅”与“椿树”不工对。按行文思路,“岫绕寒烟,草淋细雨”对应悲情,而悲情是否和上阕壮景相应,还是另有背景?否则,“人间悲喜难堪诉”句失落脚处。
刘萍
游望仙谷
仙谷清幽满目收,陡然拔地叠重楼。
蜿蜒栈道三江曲,深碧龙潭八月秋。
南北游人仰景色,宋唐墨客解烦忧。
拙词难议神功作,不尽风光日夜流。
评:此七律首联和颔联写景,先整体点出仙谷的清幽,再具体写楼峭,道曲,潭深,有层次感。颈联再通过写人的感受来进一步突出望仙谷的美。尾联以景作结,“不尽风光日夜流”,读之令人神往。故全诗层层递进,有法度。“蜿蜒栈道三江曲”中的“曲”字按语意应是作形容词“曲折”解,与对句名词“秋”不对仗;“南北游人仰景色,宋唐墨客解烦忧”中的“仰”字在平水韵里是仄声字,此处应用平声字,另“游人”“墨客”存在包含关系,可改它词使语意更丰富。
俞梦涛
重游梦萦山庄
三春故旧同游少,往事桃园落照中。
待友湖边月初浅,寻音夜里水朦胧。
山庄饮酒何时醉?晓梦留诗昨日逢。
莫憾当年多壮志,且回练剑再英雄。
评:此诗首联写三春时于山庄思往事忆旧友;颔联融情于景,是实写待友不得的惆怅还是虚写忆从前湖边待友和夜里寻音,不得而知;颈联写借酒难消的愁苦和梦昨日留诗的情形;尾联以“且回练剑”来自我激励。是的,人应该从悲伤中走出来,努力提升自我。现在不见,兴许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于此诗偏爱“往事桃园落照中”句,“往事”“桃园”“落照”未着一动词,自成境界。
张如飞
夜游神仙谷
星空月朗望仙乡,山顶云宫白玉堂。
幽谷长风村寨峭,高崖直瀑栈桥凉。
主人设宴吟诗赋,挚友笙歌对酒觞。
一夜凡间天上客,成真美梦笑黄粱。
评:此诗首联可合题目“夜”与“仙谷”二处,颔联可合题目“游”字,颈联和尾联可合题目“神”字,构思精巧。“成真美梦笑黄粱”句反用“一枕黄粱”的典故,写出游神仙谷真成“神仙”的喜悦。“幽谷长风村寨峭,高崖直瀑栈桥凉”一联用词准确,用白描手法写出事物的特征,为一佳联。
沈学军
重游武夷桐木关
人间蒸足热,得幸入云关。
竹浪腾千岭,松涛振九湾。
晨兴从白水,夕出没青山。
再寄清心地,营营为那般。
评:此诗首联写入关之由,一因避暑,二因单位慷慨组织,故“得幸”以示感激。“云”字突显关高。颔联写入关之见闻,用互文手法,上下句语意相互补充,“振”通“震”。颈联写留关的活动,终日可与山水为伍。尾联写游关之感,“清”字为诗眼,“那”通“哪”,“营营”意为名利忙碌。此诗优劣,留与读者评说。
顾问:傅金良
名誉社长:王亨俊
社长:郑宜良
秘书长:张荣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