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贤诗文之山寺楼阁对联二:于言时思其可道 惟善日积而不知

标签:
古贤诗文山寺楼阁太原市双塔寺黄陵县黄帝陵临汾市尧庙 |
分类: 古贤诗文 |

【河南洛阳市香山寺联】
53、亁坤容我静;
54、花语禅心俱寂;松风鸟语同清。
55、漫扫白云寻鸟迹;自锄明月种梅花。
56、人来合意高谈道;客去悠闲暗诵经。
57、到处能安皆乐土;此心无障是菩提。
58、乐天到此多旧感;渊明归来有新辞。
注:乐天即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寓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渊明即东晋诗人陶渊明,下句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之意。
59、居高以谦,泰山气象;
(著名学者任继愈撰联)

【河南开封市大相国寺联】
60、是是非非,不信来看因果;
61、八角罗汉殿中心亭联:此处供奉“四面千手千眼密宗观世音菩萨”。
注:“吹台”即开封古吹台,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奏乐处。
62、古寺庆重光,千年来水火兵灾,屡经空坏而成往;
63、汉魏最初名胜;
64、教衍中华,禅门文化湖湘盛;
65、沧海献珠来妙法,如闻龙女偈;
66、湖南佛学院位于古麓山寺所在地,联云:
注:五眼,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肉眼是肉身凡夫的眼,遇昏暗,遇阻碍,就不能见;天眼是天人的眼,远近昼夜,都能得见;慧眼是声闻的眼,能看破假相,识得真空;法眼是菩萨的眼,能明了世间和出世间得一切法门;佛眼是如来佛的眼,有了佛眼,便有上述的四眼,能无事不知,无事不见,一切法中,佛眼常照。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五眼和六通,都是佛学名词。

【北京市灵光寺鱼池院联】
67、闲为水竹云山主;静得风花雪月权。(清浙江钱塘人梁同书赠友联)
68、水不求深鱼自乐;人之好恶鹿则鸣。(浙江吉安吴昌硕赠友联)
69、有山有水有林亭,映带左右;
(清代浙江仁和吴锡麒撰联)
70、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清人伊秉绶赠好友桂岩联)
71、慧目静心法相;和风甘雨祥云。
72、筪有三山记;胸藏五岳图。
73、缘石葛蒲蒙绿发;缠松薛荔长龙鳞。
74、花海总涵功德水;香台常绕吉祥云。(清亁隆御笔联)
注:“花海”即“佛海”;“总涵”指“常容”。“花海总涵”为常受润泽之意。“功德”为佛教名词,功,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故称功德。佛教认为,念佛、诵经、布施可得善报。
75、龙象护庄严,满多宝藏;
(清亁隆御笔联)此联原为万佛楼联
注:“龙象”为佛教把阿罗汉中修行最猛,有最大力者称为“龙象”。“恒沙河”指天竺恒沙之河。“满”与“遍”指众多。76、日月轮高,眄七宝城如依舍卫;金银界净,涌千华相正现依昙。
(清亁隆御笔联)注:“舍卫”即古印度舍卫王国,佛书载释迦牟尼成佛后曾在此安修。“千华相”,指佛家所显的各种神态。

77、古寺古殿古香添韵;宝塔宝帖宝墨流芳、
78、风藻无穷,帖爱宝贤花爱紫;
注:“宝塔”,即寺内双塔。“宝帖宝墨”指寺内《宝贤堂集古法帖》和《古宝贤堂法帖》等石刻碑廊。
80、双塔著声名,登临愈觉天远大;
81、藏经楼联:万德庄严,释迦妙法王;

【甘肃天水市麦积山瑞应寺联】
84、

【安徽萧县藏峪瑞云寺联】
【瑞云寺天王殿联】
86、背靠西山,断壁千层当勒马;
注:瑞云寺“背靠西山”、“面朝东海”。寺院西北部为观景峰,“断壁千层”,非常险峻,登殿远眺,景色尽收眼底,让人胸怀宽广,其喜洋洋。见此美景,还有何事想不开?面临危险,理当猛醒回头,悬崖勒马,大智慧也!此联述景劝戒,既是风景联,又是格言联。
87、金钟铁佛,千秋永驻;
注:佛阁寺所供佛像与莲花座皆为生铁铸成,“古画”指卦甲山石刻佛教造像。
88、三千真経,难脱诚心二字;
89、丹崖悬佛阁,晴晴卦山吐岚气;
90、亁资始,坤资法,極两仪成象成形,莫非真宰造化;
91、认真主,凭万物作证;
注:真主为安拉,安拉创造宇宙万物,主宰一切。
92、清岂易清,欲清须一尘不染;
93、入此门,登此殿,莫蒙混礼了拜去;

【陕西华阴市玉泉院联】
9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集老子《道德经》,用顶真修辞手法,形象生动。)
95、图书密启先天数;山水遥寄太古情。
96、听静夜钟鼓声,觉醒梦中之梦;
97、于言时思其可道;
98、中华国脉承龙脉;
99、独创文明开草昧;
100、诚朝圣地日文祖;
101、祖功泽百世;

102、进尧庙,躬身寻根天地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