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贝弗里奇报告》有感1

(2020-12-25 11:27:06)

本学期我拜读了这本社会保障学史上的宏篇,读完之后我感触颇深,这本作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报告直到今天,依然极具借鉴意义,能给我国现行的还不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予以许多启发。下面我就来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份报告以及我读了之后基于社会保障学的一些感想。

一、报告的背景

作为西方福利国家兴起标志的开山之作,《贝弗里奇报告》最初发表于1942年,当时英国正处于同德国法西斯进行艰苦卓绝的战争时期。《贝弗里奇报告》之所以能够在那个时候发表,是具有深厚的社会根源的。

首先,早在《贝弗里奇报告》起草之前,西欧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而英国自身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大约进行了30年建设,其间积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断言的是,如果没有前人的探索,《贝弗里奇报告》就不可能以高屋建瓴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本身对我们也是一个启示,在建设我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够割断与历史的联系,而是应该学习《贝弗里奇报告》的做法:总结前人经验和教训。

第二,二战开始之前英国严重的社会问题就已经为《贝弗里奇报告》的诞生提出了社会要求。30年代开始的经济危机给当时英国的经济、政治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剧烈的动荡,英国当时所实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危机和大萧条面前显得脆弱不堪,人民怨声载道迫切希望能够重新建立一套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当时国家干预理论的经济学正在兴起,这成为了《贝弗里奇报告》的理论基础,我们可以把《贝弗里奇报告》看作国家干预理论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的具体化。

第四点,我们回到前面所说过的二战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英国造成了一个有利于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特殊环境。一方面,对外战争会缓和国家内部各阶级之间的矛盾,“抗日名族统一战线”就是鲜活的例子,另外,当时所实行的战时分配制度也为《贝弗里奇报告》后来的建议提供了实践基础。

正是由于以上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尽管还处于战争时期,英国的政治家和学者们就已经开始考虑战后重建的问题了。1941年,一个跨部门政府委员会建立了起来,贝弗里奇被任命为这个委员会的主席,受命考察现有的国民保险制度。下面故事我们更为熟悉,经过的努力,《贝弗里奇报告》在1942年诞生了。

二、传世的经典模式

《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1.提出英国战后社会重建的任务。2.对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批评。3.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案。4.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配套政策。其中建立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案是报告的核心内容,而配套政策是对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从这份报告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贝弗里奇在勾画社会保障计划时遵循三条指导原则。其一,既要充分运用过去积累的丰富经验,又不拘泥于这些经验,而被经验积累过程中形成的部门利益所限制和驱动;其二,把社会保险作为提供收入保障、消除贫困的一项基本社会政策内容;其三,确定了国家提供福利的原则是基于国家利益而不是某些群体的局部利益,社会保障必须由国家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通过国家和个人共同的合作来实现。具体体现是,一方面在国家承担相应责任的同时,不应扼杀和替代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另一方面,国家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不宜定得过高,而应给个人参加自愿保险和储蓄留出一定的空间。这些原则对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着无可厚非的指导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