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记录:幼小衔接主要是能力的培养
(2018-03-07 15:58:24)
标签:
教育育儿 |
分类: 课题教研记录 |
会议主题 |
幼小衔接主要是能力的培养 |
会议时间 |
2018.3.7 |
||
主持人 |
吕占东 |
记录人 |
李莎 |
会议地点 |
大班教室 |
参会人员 |
大班教师 |
||||
会 议 内 容 |
幼儿园新学期已经开始。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这学期是幼小衔接阶段,他们要为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因此,幼儿园及其教师做好幼小衔接阶段的工作,尤为重要。 一、会议议题 1、幼小衔接是不是只靠教知识? 2、幼小衔接阶段要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与习惯? 二、教师发言 1、吕老师:幼小衔接的关键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能力的衔接,应该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良好习惯入手。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往往会表现出学习不适应、社会性不适应和心理不适应,其中学习不适应最为明显,因此,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应该是专注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 2、李老师:在幼小衔接阶段,一味地注重知识的填充教学,会产生小学化教育倾向,势必导致幼儿压力过大,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 3、董老师:很多家长认为衔接就是提前学习一年级的课程,如果为了迎合这种心理,把幼小衔接简单化为提前教孩子一年级语文、数学,会导致“小学化”教育倾向。这样孩子升入小学后,课程学习成了“炒剩饭”,对学习内容没有新鲜感,很容易在课堂上走神儿、做小动作,最终导致成绩跟不上。 4、副园长:在衔接阶段,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包括视觉专注能力、听觉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还要加强孩子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培养。 5、保教主任:家长在幼小衔接阶段也起很大的作用。平常,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学习角,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意识和自豪感;让孩子做家务、整理自己的物品,培养自理能力;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他的交往能力;在升学前,教师还可以指导家长调整孩子的作息,灌输给他小学生的一日常规,还可以带他提前去熟悉校园等。 三、总结 总之,幼小衔接不是“小学化”的知识衔接,而要注重幼儿学习能力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