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宁 我国粮食供求不平衡的现象和原因
(2017-09-20 16:31:50)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粮食进口量也在连续增长。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那么造成我国粮食供求不平衡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介绍我国粮食供求的现状。供给不足和供过于求并存一方面表现为,我国近年来粮食自给率在下降,另一方面,粮仓积压造成了浪费和高昂的贮藏成本。201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1624万吨,虽比2015年减少0.8%,仍达到历史第二高的水平,同时,中国进口大豆和稻米数量创下新高,我国粮食呈现出产量和进口量同时增长的态势。
造成我国粮食供过于求的原因主要从供给侧来解释。首先是粮食品种的原因,由于我国所种粮食多为高产型作物,因此出现了与高档次农产品相对短缺同时存在的低档次农产品过剩的现象。其次,有学者指出,粮食供过于求的现象与收购的作用密不可分。粮食的“托市收购”导致粮食的收购价高于市场价格,有一半的国产主粮被囤进粮库而没有流入市场,粮食库存的过程造成大量浪费并且滋生腐败现象,同时由于粮食价高于市场价,导致国产粮食价格远高于国际粮价,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
造成我国粮食供给不足的原因,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需求上,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导致需求总量大,另一方面城市化和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导致居民农产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
然而,在供给侧,我国目前大批量生产的都是高产量粮食,品质不高,因此在高档农产品上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同时,高产量粮食也造成了低档次产品过剩问题。第二,我国在粮食生产上家庭小规模生产仍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种生产方式的劳动投入量大,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的土地占用多而劳动力占用少的特点,不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第三,农业收入低导致农村生产人口减少,农村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导致农业生产效率很难提高。在对种粮大户的补贴方面,我国对农民的补贴只占其收入的4%,远低于日本的40%和韩国的50%,因此很难保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第四,我国耕地状况的恶化,一方面是耕地面积减小,另一方面环境污染和化肥农药等低效率超标使用,以及水资源短缺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综上因素造成了我国粮食供给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无法与需求相匹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