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县武山镇普福寺

武山是湖口县境内最高的山脉,山上山下有三块风水宝地——龙潭、三湾、金鸡坑。普福寺原名春湾庙,建在三湾之一的春湾里。
三万是浩湾、河湾、春湾的总称。传说在汉朝末年北方大旱,粮食颗粒无收,沈姓三兄弟:浩、河、春带着家小逃荒到此。到了清初,三兄弟各发展成了一个村落,老大沈浩湾、老二沈河湾、老三沈春湾,三湾众兄弟为纪念三祖先的功绩,就在三湾结合部挖了一口水塘养鱼,并在挖出的塘土堆上载一棵樟树。几十年后,树冠蔽日,成为人们夏天纳凉的好去处。
传说西天佛祖有一只看园黄狼犬闻到巨樟香气扑鼻,听到三湾歌声笑语,偷偷来到三湾,躲入这香樟繁枝茂叶中。一年夏天,江西大旱,三湾一带百日无雨,水塘见底,庄家干枯,樟树下三湾众多族兄弟商量引武山龙潭水灌溉田地。可又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正在大家束手无策之时,走来一位头大腰粗、手捻佛珠的高僧,哈哈大笑说,樟树中有福仙,只要众人心诚意真上香祷告,老天一定会降下雨来的,大家听了老和尚之言,对天地和樟树祭拜,果然天降暴雨。
雨后,三湾周围的七社乡民留下僧人,在紧靠樟树的北侧春湾东侧土坡上建一座庙,请这位高僧入庙主持,并塑修菩萨数尊,迎请巨樟中的福仙坐庙,供香客朝敬,保一方平安。在以后300多年的时日里,来庙朝奉的香客络绎不绝,香火一直鼎盛。清末,香火就慢慢冷落下来。直到解放初期,庙倒人散,无人问津。

原莲花塘老香客刘水花由于对佛教的信仰,于1985年重塑石膏菩萨一尊,在原庙址上用土砖围了一座小庙,安置菩萨,经常进行朝拜。1987年刘水花与陈忠商量,又得陈鞋全、沈小风、冯道坤、陈二胡、林冬苟、陈林山等香客的支持,在原址上重建春湾庙。新庙建成后,改名为“普福寺”。
刘水花于1993年在庐山东林寺受三壇大戒后主持普福寺,法号宣定,曾两次到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学习佛教知识。住庙10年整,年年都被县统战、佛教会评为爱国爱教先进个人。2001年4月,去山西五台山学习期间,由于疲劳过度不幸圆寂。

今日普福寺,坐东朝西,红砖青瓦,样式仿老春湾庙,规模有所扩大,有佛堂、寮房共150多平方米。寺内新塑菩萨10多尊,佛殿正中有三尊大佛。平时香客络绎不绝,朔、望日更是成群结队而来。庙会一次胜过一次,多时有200多人参加。武山境内所有的佛事基本上在此举行。

由于乡镇规划建设的需要,普福寺在释道阳主持下,结合乡镇总体规划同步建设,天王殿、东西寮房初具规模,建成后的普福寺,将成为武山片有规模的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