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利而不往
(2018-05-05 14:27:10)无利而不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贫则贱,富则贵,这仿佛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来永恒不变的道理,即使现今亦如此,贫穷之人,他的一切都是不顺利的,永远都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而富裕之人,他能够左右逢源,用金钱打开一条通天大道,达到穷人难以企及的地方,他的一切都是令人羡慕的。也许这就是现实,现实对像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残酷的,只有步入社会,开始为温饱问题而苦恼,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体味现实。
在此篇中,司马迁摒弃了重本轻末的传统,而是大力的肯定商人的地位及商业的重要性,还高调肯定人们追求财富的合理性,揭示了财富占有对人的社会地位的决定意义,这是对儒家、对统治者灌输给老百姓的以言利为耻的思想的反拨,“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这就说明人们追求财富、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是正确的,应该受到鼓励,确实,在当今而言,不用你说,人们都会自觉的为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而奔波劳碌,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力往”。文中还提到,“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人富而仁义附焉”。这就说明了经济地位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高便富可敌国,这也是对皇帝最大的威胁,于当今社会,司马迁便是像先知般预测到了现今社会的经济状况,在当时来说,司马迁的思想可真真是算得上很先进,现代社会中,这种情况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中国的上流社会基本上都是资产雄厚的人,封建制度以被废除,也不可能存在什么没落的贵族,在中国来说,根本无贵族一说,那些所谓贵族只有在欧洲社会才能有所体现。司马迁的思想是非常先进的,这是令人最为惊叹的地方。
《货殖列传》中,司马迁阐述了他对工商业问题的观点,“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一种东西的价格太便宜了,就预兆着要变贵,一种东西太贵了就预兆着要变便宜,这让我联想到了高中政治课本上的供求规律,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价格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市场提供不断变动的价格信号,使市场总量和结构状况得到调整,从而形成均衡与不均衡两种市场供求状态。在司马迁认为,这是一种规律,没有法律或是人为规定,自己就会像这样运转,整个社会也趋之于和谐,“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不过,在我看来,这是当时商人自我的调整,才会让整个经济社会趋之于和谐稳定,大家才能够享受经济利益。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指责他“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由此可以看出司马迁的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和极大勇气。虽说司马迁的思想与当时的思想背道而驰,但是他对后来的商品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不小的示范作用,“无利而不往”确实也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便是我对司马迁经济思想的一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