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2018-05-21 11:15:08)

《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宜川县第三小学课题组

我校承担“十三·五”《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研究》的基础教育课题申报日期为20174月,立项时间为20175月。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系统、扎实、深入的研究实践,总结积累实践经验,现就课题研究情况做以全面总结。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校虽然地处县城,但几乎全部学生来自农村,许多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托管中心代管,孩子缺少父母关爱,家长教育方法缺乏,致使好多孩子心理扭曲,及早出现叛逆现象。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关系到我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县城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认为,培养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当前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课题的提出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加强校纪校风建设的必要条件。如今的校园中总会出现诸多类似事件的发生。如,学生乱扔纸屑、见到教师绕道而行、校园中追逐撵打、说脏话现象屡教不改,上下楼梯不按程序行、不管做什么不懂得避让,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惯。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引用美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话:“习惯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坚信,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我们愿意用关爱和行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此,实施《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农村学校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使学生养成五种以上良好的行为习惯。 

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心理活动、在各时段的实际情况,收集成资料数据,然后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2、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思考,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这些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3、行动研究法

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的要求开展实验,总结反思评价标准、评价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效性,同时考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运用,及时通过评价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从而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

4、理论研究法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原理,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逐步构建起养成教育对策体系和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课题研究的成功性。

5、经验总结法

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其评价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对研究情况及时进行反省和思考,及时修正和完善,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不断地提高、创新,以进一步推动研究工作的发展。

6、个案研究法

实践中注意发现典型人物,及时跟踪访谈,树立典型,并进行个案跟踪研究,作为我们实验评估和改进实验的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明确小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2、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3、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融入课程学习中的研究。

4、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六、研究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17.04——2017.07

1)组织申报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各种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2)课题组做实验开题报告。

3)在学校和家庭,开展小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的调查研究。

2、实施阶段:(2017.08——2018.02

1)以校园为单位,制定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计划。

2)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3)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理论特色,提出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并进行理论改造和创新。

4)加强实验的规范管理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

5)集结课题成果,进一步推广课题成果,恰当的运用于教学之中。

3、总结阶段:(201803——201804月)

1)完善实验,并进行数据、材料的整理和分析。

2)撰写研究报告。

3)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阶段,进行总结报告。

4)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成果的汇总。

5)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撰写阶段性、前期、中期、结题等各类报告与研究心得。

2、《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研究》调查分析报告。

3、袁艳芬老师在县课堂教学大赛中荣获小学组三等奖。

4、吴芬老师荣获宜川县教学能手称号;2017年陕西省乡村中小学“特岗教师”国培计划培训中荣获优秀学员称号。

5、张秀琴老师的论文《浅谈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在2017年度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交流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并被遴选为优秀教科研成果进行交流研讨。

6、郭静瑾、袁艳芬、吴芬等老师荣获校级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在教师风采展示中荣获个人,集体各种不同奖项。

八、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1、加强课题组织机构建设,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保课题顺利完成。

2、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经验,增强科学的自觉性,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3、制定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做到教育机构健全,为课题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4、课题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不断沟通,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5、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保证研究的规范化。不同阶段,用不同方式评价课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及时进行小结,通过综合、反馈、分析,形成拓展课题研究总结。

6、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参与旁听、参与其他课题小组的活动,形成研究学习互助组织,多渠道学习有关文献资料,率先行动,开展定期交流,规范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

九、课题研究的问题思考

1、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找出了学生在学习、卫生、纪律等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

2、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方法

1)强化学校教育。

2)班主任工作:重视班主任工作,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和培训,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3)思品课教学:在坚持对学生灌输正确思想、观点。

4)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5)活动育人:学校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实践、自主体验中得以全方面培养、矫正。

3、家庭、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家庭和社会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我校主要通过家访、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活动,充分利用社会为我们提供的丰富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全新的感受,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一年来,通过《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规划课题的研究,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基本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了我校特色教育的有效实施,取得了较大进步,得到了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课题的提出、实施、结题凝聚着每位教师的心血和智慧。学校全体教师自从参加课题研究后,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不断地充实自己,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总结得失,给学生一份良好的学习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