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养成教育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17-09-30 12:13:53)
标签:

教育

宜川县第三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
、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2、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主动发展,促进每个受教育者人格与个性的养成。有一位教育专家曾有过这样的论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培养一代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保证他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
、抓好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
精神的时代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思想
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因此,坚持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不仅有利于克服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而且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4
、抓好养成教育,这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
    
就学生的普遍状况来说,其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健身习惯的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
社会等外来的不良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小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深入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弊端就是,不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开始,忽视基本的良好习惯培养,脱离广大小学生生活实际,不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抓养成教育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5
、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就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的实际看,在德育中,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规范的。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既有利于克服我国长期以来在少年儿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重点和难点
研究的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和
方法,同时使学生养成以上五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2、改变学校德育工作中的盲目性,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我校优良校风,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研究的重点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广,我们坚持从
实践出发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校内。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对学生良好文明礼貌(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习惯、良好读书学习(听、说、读、写、思)习惯、良好卫生健体(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习惯进行研究。
研究的难点
1
、家庭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长职业的不稳定和文化程度的偏低,家庭教育的方式不同,导致了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大部分家长只管孩子上学没有,对孩子的行为漠不关心,不可避免地产生种种负面的影响。
2
、道德意识怎样转化到学生的行动上,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
调查并分析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及成因。

2、对成功的家庭教育和不满意的家庭教育进行个案分析。    

3、探究中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内容、方法与途径。 

4、探究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影响。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心理活动及在各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成资料数据,然后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2、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相关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这些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也为课题实施奠定了基础。

3、行动研究法

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的要求开展实验,总结反思评价标准、评价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效性,同时考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运用,及时通过评价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从而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

4、理论研究法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原理,分析以往的成功经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逐步构建起养成教育对策体系和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课题研究的成功性。

5、经验总结法

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其评价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对研究情况及时进行反省和思考,及时修正和完善,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教师及时撰写教育案例,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不断地提高、创新,以进一步推动研究工作的发展。

6、个案研究法

实践中注意发现典型人物,及时跟踪访谈,树立典型,并进行个案进行跟踪研究,作为我们实验评估和改进实验的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4-20177)

1、组织申报课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各种与课题有关的        资料和信息。

2、课题组作实验开题报告。

3、集结课题成果,进一步推广课题成果。恰当的运用于教学之中。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8-20182)

1、学校和家庭,开展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的调查研究。

2、以校园为单位,制定小学生养成教育实施计划。

3、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4、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理论特色,提出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并进行理论改造和创新。

5、突出实践特色,实施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案。

6、加强实验的规范管理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3-20184)
1、完善实验,并进行数据、材料的整理和分析。

2、撰写研究论文。

3、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4、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成果的汇总。

5、集结课题成果,反思研究过程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推广课题成果。6、申请结题。

六、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
1
、构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体系,找到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形成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特有
评价体系。
2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养成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3
、使教师提高研究水平,促进
专业化成长。
成果形式
1
、形成本课题的"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2
、本课题的研究论文、研究个案、随笔、叙述
故事、主题活动等汇编。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分工。
主持人:袁艳芬(负责课题工作的总体
规划)

1、实施者:张秀琴、郭菊霞、吴芬、王江霞、白媛媛、任二龙、刘九菊、郭静瑾(负责课题工作的具体实施,确保课题研究的效果,需要在实施过程中积累研究资料,并撰写各种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保证
措施
1、加强课题组织机构建设,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保课题顺利完成。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3、制定完善课题研究制度,为课题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4、领导及课题成员间相互协作与沟通,确保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5、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监控、考核、评价、记录、整理等工作。

6、学校阅览室、教师所配备的电脑、网络等,为课题研究所需的资     源提供保障。

7、加强课题经费保障措施,确保课题研究经费落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