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分析议论文赏析:“暖心字条”,真的好吗?

标签:
作文 |
辩证分析议论文赏析:“暖心字条”,真的好吗?
http://s16/mw690/006Wt2fFzy7oVuKUBoH2f&690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沈阳的潘先生开车送因高烧引发肺炎的女儿到儿童医院就诊,但由于医院内地面正在施工,停车位特别紧张。情急之下,潘先生只好把车临时停在医院外的路边,先送女儿就诊。他在车上留下了“警察叔叔,孩子急病,停车场没位了,请不要贴我。碍事我就移车,谢谢了”的字条。警察看到后,就没开罚单,还留言说:“祝早日康复,以后尽量按位停车。”事件引发热议,警察留下的字条更被称为“暖心字条。”
“暖心字条”引发了你哪些联想?请写一篇文章,写出你对“暖心字条”的看法和认识。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呈现出一个主题(“暖心字条”),任务驱动要求考生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说明对“暖心字条”所代表的现象的看法。写作时,要从以下角度进行深入思考:
1.敬法畏法,方有秩序与和谐
法律,本就是一套维护社会秩序、保证多数人利益的运行机制,对违法行为不应纵容。潘先生固然情有可原,可毕竟违反了法律,应该受到处罚。虽然警察对他的请求表示谅解,但不代表他这样做就是对的,这种做法更不值得他人效仿。
2.字条暖心,法亦有情
人情、民意是法律不可忽视的现实存在,也是法官判案、警察执法时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沈阳交警面对潘先生情真意切的字条,回了表示理解和祝福的“暖心字条”,体现了冰冷法律之外的人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3.坚守法律,辅以人情
人们常说,法不容情。确实,把法律晾在一边不管,完全依靠个人感情执法是坚决不行的,任何情感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作为公民,应知法懂法,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执法者,更应该知法守法,依法办事。但我们也需知道,法不容情,这里的“情”指的是“私情”,即执法者的个人意志,执法者的“亲朋故旧”之情。法律是刚性的,但却不应该是冰冷的,法律的存在本身体现的就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人文关怀。法律与私情水火不容,但并不代表法律就不能有温度,执法之人就不能有“热心肠。
【例文观摩】
“暖心字条”,真的好吗?
一考生
(题目以问句的形式呈现,容易引起读者注意,启发其思考,激发其强烈的阅读欲望。)
潘先生开车送女儿就医,由于车位紧张,将车停在了医院外的路边,交警看到他留的字条后没开罚单,还留言说:“祝早日康复,以后尽量按位停车。”此新闻一出,网友一片叫好。
众所周知,执法最首要的特征在于刚性,甚至必须以其应有的公平公正,来实现对秩序的维护。由此来看,“暖心字条”真的好吗?
(文章前两段先简要概括材料,再稍作过渡,随后用反问句的形式提出观点,简洁自然,清新流畅)
我不否认,乍一看,这个故事确实足够暖心。可是仔细一想,这个警察叔叔似乎有点过于感性了,他没有考虑到,他这一贴是温暖了,可是,这将会带来什么样的效应呢?
(第三段末句运用反问句,增强了语气,强化了表达效果。)
儿童医院,去的大都是心急如焚的家长和生病的孩子。我们试想一下,当家长们都知道这里有一位好心的警察叔叔,他不贴罚单,贴“暖心字条”,其他家长们在情急之下,是否也会效仿潘先生呢?我想,偶一为之,肯定会的。众人的“偶一为之”,可能造成的就是医院外的交通混乱。
(第四段中“是否也会效仿潘先生呢”,运用疑问语气,感情强烈,褒贬分明。)
胡适有言:“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对此,我深以为然。社会的良好秩序,靠的是法律、法规对全体公民的约束,如果因为同情,因为恻隐,就可以“法外开恩”,那么,秩序就不能被称为秩序,法律也全无尊严和公信力可言。
(第五段开头引用胡适的名言,指出规则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引出下文对本文观点的分析,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当然,坚守法律不是不要人情,而是要在维护法律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给予违法者同情、呵护与帮助。当时任纽约市长的拉古迪亚在法庭旁听了一桩面包偷窃案的庭审。被指控的是一位老妇人,老妇人说:“我那两个小孙子饿了两天了。”法官秉公执法地裁决:“你是选择10美元罚款,还是10天拘役?”老太太选择了拘役。审判结束,拉古迪亚从旁听席上站起,脱下自己的礼帽,往里面放进10美元,然后向在场的人大声说:“现在,请各位每人交50美分罚金,这是为我们的冷漠支付的费用,以惩戒我们这个要老太太去偷面包来喂养孩子的城区。”在场的每个人都默默地往礼帽中放入50美分。这个温情的故事让人感动不已,这就是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兼顾情感。
(第六段为了让说理更加严密,作者运用“联今”的方式,举出纽约市长拉古迪亚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坚守法律不是不要人情”的道理。)
从人性化的角度,警察叔叔可否根据执法现场的实际情况,联合相关部门,为那些急需进出医院者,开辟临时停车处?这既可解决病儿家长的停车难问题,更是为交通的畅通、社会的和谐,点亮一盏明灯。
(作为解决问题的结尾段,归纳总结,收束全文,点明主旨,展望前景。)
【总评】
本文立意精准,构思巧妙,作者能够整体把握材料含义,切入角度独到。在论证过程中,考生反问,质疑,明道理,析危害,指方法,论证有张力,展现了很好的文字功底。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对问题的看法没有停留在反对或赞成的表面认识上,而是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强调坚守法律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还要讲究人情。这种辩证的分析,使得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整篇文章语言精练文雅,整散句穿插,更增添了文章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