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三年级下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的例1,相对应的“做一做”,练习十的第1~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到商店买过东西吗?要付多少钱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掌握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大家到商店买东西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2.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1的情景图。
师:图中都画了些什么?她们遇到什么问题了呢?画面上告诉了哪些条件?怎样计算一共买了多少本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4×12=________(本)
3.怎样计算14×12的积呢?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可以提示引导:求一共买了多少本,可以先求出10套有多少本,再求2套有多少本,再把两次计算的结果加起来。师: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把你的想法试着用点子图表示出来。
学生同桌交流,再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方法一:
14×4=56
56×3=168
方法二:
14×10=140
14×2=28
140+28=168
4.教师指导学生用竖式计算。
还可以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把两个乘数写在竖式上,先用个位上的2同14相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同个位上的2对齐,再用十位上的1同14相乘,乘得的积是14个十,末位同十位上的1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5.师: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种算法好些呢?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强调第二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过程简便,容易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十的第1~9题。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