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普洱茶的讲究:一料、二工、三仓。
薄荷糖:
在易武这块普洱茶的神圣版图上,每个村寨每个山头都有着让茶友喜爱的理由,但如果有一个地方不任你在何时何地始终牵动着你的心弦、不论路途多么的艰辛遥远、茶叶价格如何的高居不下,依然阻止不了四方信众的膜拜和疯抢。得之者,欣喜若狂;不得者,扼腕神伤!这里就是易武普洱茶朝圣地的至尊宝殿:薄荷塘。
初识薄荷塘是在2012年5月某个平淡的午后,时值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当时岁月知味展位上高朋满座气氛盎然,几道村寨古树茶后,茶友们对什么茶才是易武茶的巅峰之作兴致颇浓,遂开启了一饼公司的私藏新品“薄荷塘”,彼时的薄荷塘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极为陌生的名字,然而她的惊艳自第一泡始就以颠覆状态而镇住全场。她仿若一位被放逐多年的王妃,时而妖冶奔放时而美丽深沉,时而安静恬淡时而光芒万丈,十五泡内以层层递进的丰富层次愉悦着一众茶迷,每一泡都有着无与伦比的表现,美艳的不可方物。这亦是我之前所未曾体验过的美好。十五泡后原以为就此香褪气消归于平淡,谁知道气韵依旧厚实绵长,蜜香依旧浓郁饱满,着实令人拍案称奇,用一句古诗来形容品茗者当时的心情再合适不过: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自此,薄荷塘仿佛一夜间就成为了众多普洱朝圣者们心中至高的图腾象征,此为缘起。
在薄荷糖产区、海拔800米的勐腊县易武镇曼腊村杨家寨村落里(村里大部分人都姓李),在一个下午和晚上,连续尝了今年刚刚采完制茶被晾干3个小时的茶、存放了一年多的薄荷糖、还有一棵1号700多年的薄荷糖老茶茶树、昨天刚制完的老班章和一种绝品茶猫耳朵。
刚制完的薄荷糖茶:刚泡开就已经非常好喝了,口味清凛,三五泡之后开始有发热感。因为新茶是采摘下来马上尾凋、炒茶、碾揉、太阳底下晒一下,一般情况下都需要有太阳晒、否则不干的茶很容易酸掉,如果酸掉茶就只能扔掉了。所以刚制完的新茶就能有很好的口感说明茶的本质实在很好,喝到十几泡味道一直不变。这些古树薄荷糖树龄约在300-450年之间,茶味很稳定、口感甜润,茶汤颜色呈金黄色,叶底翠绿色、每片都鲜活无比,大概20泡左右味道才变淡。
1年多的薄荷糖:经过1年多的转化,变得很丝滑、淳味尤其明显。柔、润、甘、香、透、淳、厚、滑,基本占齐。口感更多存留在舌面和喉咙,这点与老班章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
老班章:霸气,喝下去茶气和回甘都很棒,口感重点集中在舌底、非常细滑,味道比薄荷糖更厚重饱满(从苦到甜有多种层次感)生津更重,满口生津。新茶的老班章和薄荷糖比起来更占优势,但薄荷糖更重在转化的能力,茶放得越久越有优势。多年的薄荷糖和老班章之间几乎无差距、甚至薄荷糖更占优势。
700多年的1号薄荷糖老茶树:味道更醇厚些,因为山里晚上天气有点冷没感受到茶气的特别感觉。与其他薄荷糖相比气更足。
猫耳朵茶:绝品茶,整座山上只有2棵树,极为难得。之所以叫猫耳朵,是茶农刚刚给起的名字,因为每片叶子都像猫耳朵一样,圆圆的,不像其他茶的叶子是尖的。喝的是刚制完两三个小时的新茶,喝完一两泡马上全身通透,后背和脖子也都出汗了,三泡的气感就可以到全身,之后扩散到肚子和腿。口感比薄荷糖味道更清甜、甘醇,喝到嘴里淡淡的,但气感太强了,在喝过的所有茶中是气感最强的、没有之一。
薄荷糖、老班章和猫耳朵三种茶的叶子形状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