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2020-07-16 09:46:56)
分类: 六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

《数学思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列表等直观手段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根据已知条件,运用排除法判断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喜欢看警察叔叔破案的影片吗?警察叔叔根据一些线索进行推理,最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你们想不想进行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呢?

1.课件出示简单的推理问题,学生回答。

(1)小红和小明分别拿着语文书和数学书,小红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那么,他们两人究竟各拿什么书?

学生:根据小红说的话可知她拿的是语文书,小明拿的是数学书。

(2)小红、小丽、小刚分别拿着语文书、数学书、社会书。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那么小丽拿的什么书?

学生:根据小红和小刚说的话可知小刚拿的是社会书,小丽拿的是数学书。

2.小结:同学们对简单的推理问题分析得有理有据,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节课,我们学习较复杂的推理问题。希望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作出准确的推理判断。

二、复习讲授

课件出示例2: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指名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并进行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这里的A、B、C、D、E、F分别表示3个班的6位班长,每班有2个班长,每次开会,每班只有1位班长参加。

3.教师:第一次到会的有A、B、C,说明A不可能和谁同班?组织学生议一议,并进行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A不可能和B、C同班。

教师:第一次到会的有A、B、C,说明A只能和谁同班?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A只可能和D、E、F同班。

4.教师: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这些条件又说明了什么?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评议。

5.教师:看了这些条件你有何感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么复杂的条件一目了然呢?

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试一试。

课件展示问题:

用数字“1”表示到会,用数字“0”表示没到会,填写下表: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填写。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指名学生汇报。(投影仪)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教师: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

指名学生答一答,并进行集体评议。(板书:A、D同班,B、F同班,C、E同班)

6.教师:如果不用列表,能直接根据条件推理吗?

组织学生议一议,互相交流。

指名学生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评议。

使学生明确:上面的推理过程用了“排除法”。

三、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二十二第6、7题。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3)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4)指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并进行集体教学。

(5)全班齐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