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2019-05-09 19:25:48)
标签:

杂谈

分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一、复习内容: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比例的有关知识,能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复习重点:
       理清知识间的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网。        
复习难点:
       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复习过程:
     (一)回忆知识点
       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对比例这一单元进行了整理。现在请拿出你整理出来的内容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对整理出来的内容能不能再完善一下?
       师:刚才同学们很认真地进行了交流。在比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意义、基本性质、用比例解决问题、正、反比例(板书)
       师:同学们的整理能力真不错。
     (二)复习比例的意义
       师:原来,在比例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了这么多的内容。比例跟我们上个学期学的比一样吗?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师:什么叫做比呢?
       师:比例又是怎样的?(课件出示:比和比例的意义)
       师:还有什么不同吗?(基本性质不同)
       师:比的基本性质怎么说的?这可是我们上个学期学习的内容,还记得这么清楚,真不错。再说一下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
       师:形式上也有不同,比a:b,比例a:b=c:d
     (三)复习比例尺
       师:看来,比和比例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这里有一个1:40000000,请你判断一下,他叫什么?  生:比。
       师: 1:40000000在地图当中你知道又叫什么吗? 生:比例尺。
       师:什么叫比例尺? 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师:在这幅地图上,如果告诉你们,从浙江到风景如画的四川实际距离是2400千米,你会求出什么? 生:图上距离。
       师:在这幅地图中,测得浙江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你又会求出什么? 生:实际距离。
       师:拿出我们刚才发的练习纸,写在上面。(表格出示)
       师:看大屏幕,请发表意见。 生:他0少(多)算了一个。
       师:数量关系对吗?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四)复习正反比例的含义
       师:从浙江到北京的实际距离是1400千米,小明一家要去北京旅游,坐什么交通工具比较合适?
       师:小明一家是坐磁悬浮列车去北京旅游的。小明还得到了列车行驶时间和路程的统计表。(课件出示)
       小明的妈妈花300元买一些老北京的特色小吃——艾窝窝,带回来分给亲朋好友。艾窝窝的单价和数量如下表。 生:成正比例。
       师: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很好,抓住时间/小时 关键的数量关系来判断。
       师:老师描出路程和相应时间的点,再按顺序连起来,形成的图像是怎样的?是的,的确是一条直线。
       师:根据右表中的数据描出来的图像也是一条直线吗?(课件出示)它是一条光滑的曲线。在初中学习正反函数时,图像也是一块重要内容,大家现在可要记住图像的样子哦。
       师:你们对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没有整理出来?现在咱们结合这两张表格,谁来反馈一下正、反比例到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真不错,找出了这么多的不同点。这里还有几道题,请你判断一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小华从家里去学校所需的时间和速度。
     (2)《小学生作文》的总价和数量。
     (3)圆周长一定,圆周率和直径。
     (4)图上距离一定,比例尺和实际距离。
     (四)解决问题
       师:现在老师把这张表格边变一变,(出示表格)
       师:从这张表中,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
       A、一辆汽车2小时行60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210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B、妈妈用一些钱去买艾窝窝,如果买20元一袋的可以买15带,如果买25元一袋可以买几袋?
       师:大家读的能力真不错,一读就读出了两道应用题,老师相信大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定很棒的,请你用比例来解决。
       反馈:2:160=x:560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每千米行的时间一定。
       160:2=560:x   
       生:速度一定。 
       20×15=25 x  
       生:工作总量一定。
       师:回忆一下,解答比例应用题有哪些步骤?
       1、 分析题意,判断成什么比例。
       2、 设未知数,列比例式求解。
       3、 检验,写答句。
       师:现在老师把第一题的问题变一变。 一辆汽车2小时行600千米,照这样计算,再行驶2100千米一共需要多少小时? 600+2100/ x=600/2  
       师:什么一定? 600+2100表示什么?你怎么想到求出总路程的?
       生:现在求的是总时间,那我们就要找出总时间所对应的总路程。 一辆汽车2小时行60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完2100千米还需要多少小时? 2100-600/ x=600/2  
       师:什么一定?2100-600表示什么?
       生: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现在求的是剩余的时间,就要找出剩余时间所对应的剩余路程。
       师:这三题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师:再把第二题的问题变一变。
       A、妈妈用一些钱去买艾窝窝,如果买20元一袋的可以买15带,实际每袋增加了5元,实际可以买几袋?  20×15=(20+5)x 生: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现在求的是实际可以买几袋,就要找出实际可买袋数所对应的实际每袋的价钱。根据实际每袋增加5元,求出每袋的价钱是20+5=25元。
       B、妈妈用一些钱去买艾窝窝,如果买20元一袋的可以买15带,实际每袋的价钱是计划的125%,实际可以买几袋?  20×15=20×125% x   生: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现在求的是实际可以买几袋,就要找出实际可买袋数所对应的实际每袋的价钱。根据实际每袋的价钱是计划的125%,求出每袋的价钱是20×125%=25元。
       C、妈妈用一些钱去买艾窝窝,如果买20元一袋的可以买15带,实际每袋的价钱比计划多1/4,实际可以买几袋?   20×15=20×(1+1/4)x 生: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现在求的是实际可以买几袋,就要找出实际可买袋数所对应的实际每袋的价钱。根据实际每袋的价钱比计划多1/4,求出每袋的价钱是20×(1+1/4)=25元。
       师:这四道题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单价×数量=总价(一定)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