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复习课》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P31-3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并会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生活中一些成正、反比例的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
区分并掌握判断正反比例的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判断生活中一些量是否成正反比例。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答: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如何用字母公式表示他们的关系 ?
2.口答:什么叫做成反比例的两个量,如何用字母公式表示他们的关系?
3.揭题。 本节课我们来上一节复习课,复习一下刚学完的正比例和反复比例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
二、自主探究。
1、(看大屏幕)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时,汽车行驶的间和路程如下:
(1)指名读题,能接着填完吗?5小时的时候,路程是多少千米?
(2)表中有哪两种量,路程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3)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4)用关系式表示本题的等量关系。(板书关系式)
2、老师用60元去买笔记本,笔记本的单价和可以购买的数量如下表。
(1) 表中有哪几种变化的量?
(2) 数量是怎样随着单价变化的?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式?
(3)数量和单价成什么关系?
3.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异同点 。
(1)学生独立讨论。
(2)集体交流,并填写下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填表)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各题中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收入一定,支出和结余。
出勤率一定,出勤人数和全班总人数。
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它的底面周长和高。
(4)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
2、思考: 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关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