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把具体的转化成抽象的表象在头脑中清晰地反映出来。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部份,如放在课堂上会占用很多时间,考虑到学生操作起来较慢,于是先让学生预先进行实际的操作,然后把操作的成果带回来上课用。课后,也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使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通过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复习了“转化”的思想,顺其自然也可以想到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介绍分割圆的方法,展示由“曲”变“直”的过程,小组讨论,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渗透了极限和转化思想。
3.问题的提出结合生活的实际,如配玻璃、缝花边、羊吃草等,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问题解决之前,让学生尝试猜想。有效地体验从猜想——实践验证——分析——归纳总结的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
5. 安排了坡度适当、由易到难的练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同时,还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6.
圆除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外,还可以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如果让学生在这里再动手操作,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是有很大的好处,但一节课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内容,所以这一节课就选择了单纯让学生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来推导圆面积的公式。但回头想想,也可以把圆的面积分两课时来上,一课时是让学生操作,圆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第二课时才深入地研究如何推导圆面积的公式,这样费时多些但对学生的能力开拓会更有好处。
7、充分运用多媒体,形象演示圆面积的转化过程,有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