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复习》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6—10的认识和对应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复习重、难点
重点:
1、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1、如何有序的归纳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1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2、 能灵活运用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对 6~10 有关的解决问题进行回顾和整理, 是一节复习课。 它是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原先学习的内容进行更高层次上的学习, 它更多的是一个加深理解, 形成知识体系, 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这节课在实施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 创设情景, 调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特别是复习课, 学生面对的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容易失去兴趣, 觉得枯燥。 这节课中我将整节课设计成个去动物园游玩的过程, 让学生在“玩中学”, 把练习、 知识融入到情景中, 学生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巩固归纳了知识。 2、 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 这两个素养在解决问题的教学时是最好的训练时机。 在这节课中, 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 做到有条理, 最好能多角度。 表达要求是: 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 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 能表达, 根据图意完整的叙述题意, 并根据问号所在的位置提问题, 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3、 知识的整理由易到难, 由点到面, 让学生深刻体验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加法、 减法、 连加、 连减、加减混合类型的解决问题数学问题的过程, 直观的理解加、 减的意义, 能 正确的计算 10 以内的加、 减法, 学会了用 6~10 的加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 本节课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 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 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