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
《约分》教学反思
“约分”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节概念教学。这部分内容作为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它是化简分数的常用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约分。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我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数学思维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过程,我将教学思路设计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巩固拓展,活用知识——评价自我,体验成功”,努力构建自主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形成悬念,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和研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数学知识。课始,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喜爱的动画人物喜羊羊和懒羊羊,让学生与它们打招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本课中,传统的教学是:理解完
二、以人为本,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建构,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指出:在学生获得的知识中,有50是在交流中从同学那里学来的。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就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识和力量。在激发学生认识需要和探究欲望后,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卷入知识发现的过程呢?这时教师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借助投影展示学生的约分思路与过程后,小组交流、讨论问题:
三、精心设计练习,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实现有效的学科整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数学课中,练习不仅能够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作用。精心设计练习,促使学习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达到促进学生的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本课在练习中,采用喜羊羊与懒羊羊设置的闯关练习,进行新关口的巩固。师:“喜羊羊和懒羊羊知道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想考考大家,并还准备了幸运星和智慧星让老师代它们奖励给表现出色的同学哦,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第一关: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如果不是,请把它们化成最简分数。
第二关:数学小日记:这是一位五年级同学学了约分后写的日记,请你判断,并在括号里打“√”“×”,并说明理由。
今天,我学了约分,知道了约分是把一个分数变小的过程(
第三关:数学小故事——《蛋糕店里的招聘》
一个蛋糕店师傅招收学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要求应聘的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切出这块蛋糕的
大家都觉得这位老师在故意为难大家,因为磨盘大的蛋糕要完整地切出它的
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才能真正体现其蕴含的价值,为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整个三关的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重“双基”的落实,又重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既注意练习内容的生活化,又注意了知识的趣味性,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既提高了学生“双基”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实现了有效的学科整合。
四、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渗透数学思想,让数学文化走进我们的课堂。
数学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学习。在小结约分的概念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让学生亲历约分后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但分数的大小不变,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恒等变换”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同时,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约分格式时,让学生在体验和概括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思想的渗透。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只有引领导学生去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感觉数学家的艰辛与执着,课堂才能变得厚重美丽。本节课在教学最后介绍了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约分术”,让学生感受数学奥妙,让数学彰显历史文化。
五、关注情感,评价激励,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要让教育缺少幸福感,这不仅仅是一种境界,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更是一种责任。在教学中,我的语言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起着积极的激励作用,如“说的真不错,掌声送给他(她)!”、“有信心接爱挑战吗?”、“你真是个思维敏捷爱思考的孩子。”、“坚持就是胜利!”、“你已经很努力了,别急,自信点!”、“谢谢同学们听得这么专心。”、“为我们的成功鼓掌。”在这里不仅是老师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情感的评价,强调课堂评价“激励”功能,将视角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整节课以情境串的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兴趣。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学生懂得尊重知识,尊重对方,在学习中获取知识的满足,使幸福萌发在闪光的智慧里,流露在执着的探索中,努力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感受数学的美。课堂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又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实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为此,我安排了三句话进行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对自已满意吗?同学,老师呢?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通过让学生自主反思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使其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数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在追寻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课堂里,多媒体教学更多体现的预设,对于动态生成的信息(指预设之外有效信息)教师就无法进行课件的使用,也就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有时还会制约师生交流,抑制知识生成。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些地方没有很好的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及时抓住课堂生成的有效资源,服务于课堂,充分调动学生高度、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不断努力和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