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2018-02-23 19:08:55)

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图版第6章第五节《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型:新授课

课时:共2课时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探究”法、“图示-引导-归纳”法、“分析-比较-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两极地区风光照片,把学生的思绪和注意力带入到两极地区,激发学生对两极地区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板书:第第五节  极地地区

情景设置:同学们喜欢旅游科考吗?假设你是科考队的一员,现在我们分成男生和女生两个探险队,分别去南极和北极进行一次极地科考活动。(学生自主分队)

提出问题:请用一句话描述你即将考察的地区与地球其它地区相比有什么特殊性。

学生分成男生队和女生队,两队队员各抒己见,教师简要评价。

二、讲授新课

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真要到两极地区旅游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投影展示:课本P54D“南极地区”和图E“北极地区”读图分析,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D——南极点;图E——北极点)

(2)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经线)

(3)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以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同心圆圈表示的是纬线,且越向中心,其纬度越高)

(4)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即图D——内南外北,顺东逆西E——内北外南,顺西逆东;)

(5)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D呈顺时针方向;图E呈逆时针方向)

(6)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E——面向南,0°经线的右侧为东经度,左侧为西经度;图D正好相反)

(7)在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在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南;在南极点每个方向都指向北)

(8)找出北()极圈,说明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极圈(66.5°N)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的广大地区;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圈(66.5°S)以南,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的广大区域]

(9)指出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均跨越了360个经度,位于东西两半球)

(10)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

讨论交流:请两位同学分别上台对每一个问题分别逐个边指图、边汇报,其他同学分别边补充,教师边点拨,进行全班交流研讨。

小结板书:教师在肯定、评价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表现后,重点强调两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板书:

一、位置与范围

(1)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南端,南极圈以南,中心南极大陆。

(2)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极圈以北,中心北冰洋。

承转过渡:从以上对两极地区位置和范围的分析中可知,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其纬度最高,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特点,必然对两极地区的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展示几幅有关两极地区冰雪世界的景观图片,感性认识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

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图片,两极地区的自然景观以什么颜色为永恒的基色?(白色)与其他地区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冰雪覆盖)

点拨板书:大家说得很对,白色是两极地区永恒的基色,这里形成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独特的景观;雪的世界,冰的海洋,终年银装素裹,并板书:

二、地表形态—冰雪覆盖的地区

总结归纳,并板书:

1海拔:2350

2显著的自然景观:冰山

3冰层的厚度:2000多米

4称号:冰雪高原

5永恒的基色:白色

这样的特殊景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寒冷的气候所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两极的气候吧!

实例感知:让学生说说学校所在地冬季的最低气温大约为多少度?先有一个“冷”的意识。

建构想象:在我们的印象中,两极地区冰天雪地,气温很低,而且风大,究竟冷到何种程度,风有多大,让学生进入遐想,在头脑中构造出从未经历过的,但现实又存在的严寒景象。

指导阅读: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以后,让全班有声有色地朗读P55课文第2自然段。

组织讨论:由感性——想象——理性,引导各组学生分别讨论交流,得出两极地区气候的特点:寒冷、少雨、多风。

比较小结:让学生列举出南、北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平均风速等数据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气候状况)的异同,以及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最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2.气候特点

1)南极地区:酷寒、干燥、烈风——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2北极地区: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

活动与探究

简要说明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提出问题:两极地区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在这样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有生命存在吗?你能否说说两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分别是什么?

分组讨论: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课本P55-57图文内容。再让各组1名同学模拟企鹅和北极熊作自我介绍。然后就两极地区各自的生物资源状况、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生物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各组选派1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点拨板书:教师对学生讨论和交流的情况进行评价,适当点拨。使学生知道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也构成了极地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理解环境对生物的进化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板书:

3动物:企鹅——南极的主人

(北极)北极熊的故乡

扩展探讨:

(1)南极地区降水很少,为什么会有巨厚的冰层?

(2)南极很冷,人们却在岩层中发现煤,这是为什么?

(3)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固定在南极地区的旷野,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堂小结]   投影展示下表,引导学生共同比较、归纳本节课知识要点。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独特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地球最南端  南极圈以南

地球最北端 北极圈以北

海陆状况

中间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

中间是北冰洋,周围是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

独特自然环境

气候状况

地球上最冷的地区(酷寒)、降水少(干燥)、风力强(烈风)

终年冰封,但不如南极冷

代表动物

企鹅

北极熊

三、板书设计

6第五节  极地地区

http://s15/mw690/006WkblGzy7ip0sSn4aa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