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葫芦的秘密》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2020-07-14 08:22:31)
分类: 19—20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一篇有趣而又富含哲理的童话故事。课文选取了书中的一部分,以朴素平实、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了“宝葫芦”的来历。文中的句子极为有趣,引人入胜,让人有一种自己就是文中的王葆,好像在听奶奶讲故事一样的感受。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们特意准备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先读为快。

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做出如下几点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本节课,我致力于紧扣文本主题,调动学生情绪,提起阅读兴趣,依次开展了以下几个环节:带领孩子认识《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引导他们读一本书要先观察封面,让他们对这本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利用封面的提示信息顺势提出疑问,学生也因此抛出更多的问题,这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便立刻被激发了出来。

学习课文后,我又截选了四幅相关的插图,让孩子们充分展开大胆的想象,猜测故事情节。孩子们的猜测是开放的、被包容、被鼓励的,他们不会顾及想象得正确与否、合理与否,只要他们大胆想象了,就一定能得到肯定,课堂气氛高涨。整堂课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他们兴奋得几乎尖叫起来。

2.教学收获(思得)。

课中,我引导孩子们“走进角色,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采用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和带问题默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朗读中学会思考,我还让学生角色扮演朗读,学生们充分地进入文本角色,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物的心理,为解决后面的课后题做好了铺垫。所以,如果我们找不到教学的切入点,完全可以以课后题为切入点,设计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地进行教学。

3.不足之处(思失)。

课后,我反思自己,发现有三点不足。其一,整个过程感觉自己放得还不够,一直在牵着孩子们跟着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前走,没有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其二,环节设计得太多,没有了重点,时而重点是品读,时而重点对孩子读书方法的指导,所以整节课下来感觉是面面俱到,却又面面没有俱到;其三,应该多让孩子提出问题,让他们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问问题和等待特定答案的过程。总之,这节课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4.改进措施(思改)。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不是牵着学生往前走,而是跟着学生往前走,既要引导学生不偏离学习的重点,也要针对某个重难点学精学透,真正学到阅读的方法。对学生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时,要做出规范完善,“细心”地观察学生,多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学的探索之路艰难而漫长,在今后的工作中,相信我能走得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