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2018-12-06 19:54:51)
标签:

杂谈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我”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4、提高自主阅读、感悟的能力,领悟本课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学习新的课文之前,先检查同学们预习的情况,这些词会读吗?(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巴迪搂住腼腆自豪

誊写 位置 公司 奇妙

理解“搂住”“腼腆”“自豪”“誊写”。

齐读。

再来读读这两个词组: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什么叫“精彩极了”,换词法理解?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个词;

全班分组读。

二、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文,题目就是由这两个词组组成的,请齐读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前板书课题)

师:发现了没有,题目有点特别?为什么用这个符号?

(板书:母亲父亲)

三、研读文本。

1、师:最开始,是什么事让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

2、师:面对巴迪写的这首诗,父母有不同的评价(反应),翻开书P101,默读1—14自然段,完整地划出描写母亲、父亲的反应的句子。

(1)先不急着回答,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抓住关键词,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批注在书上。

(2)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师:先来看看母亲的反应是什么?

生答

师:找得真准!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指名多位学生补充,抓关键词

师:看,这就是当时的场景(出示课件),我为大家读这段话,大家仔细看图,展开大胆的想象。

师:此时此刻,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答。

师:原来,想表现出人物高兴的心情,可以用文字描写人物的什么?

生:神态、动作。(学生板书)

生:……

师:看来,想表现出人物高兴的心情,还能像书上这样描写人物的什么?

生:语言。(学生板书)

生:比喻的写法。

师:原来,要把文字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我们不但要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还可以适当地用上一些修辞手法。(板书:比喻)

现在,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幅鲜活的画面展现出来吧!(出示课件)生读

师:听了母亲热情的赞美,得到母亲热烈的拥抱的鼓励, 我当时有哪些反映和举动?

生答(出示课件)

师: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既高兴又有点害羞)

师:既高兴又有点害羞的小巴迪,此时最想做的就是什么呢?

师:父亲终于回到家了,看到餐桌上我放在显眼处的诗, 他也被我的诗吸引住了, 他是怎么评价我的诗的呢?

指名多位学生补充,抓关键词“扔”,这一“扔”,扔掉了什么?(相机出示课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此时此刻,小巴迪的表现是什么?让我们闭上眼睛,走近小巴迪,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描绘:(课件配乐)

师: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小巴迪?

(指名多位学生补充)

师:通过哪些词眼感受到的?在课文的第10到14自然段里圈出来。

生答(出示课件)

师:发现了吗,这是对小巴迪一连串的什么描写?

生:动作的描写。

师:看,多独特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情,并不是描写他的心理,而是通过动作描写来体现,真是个好方法。

奇怪的是,之前,小巴迪听完母亲的赞扬还很高兴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快速浏览第3、4、5自然段,谈谈你的理解。

师:原来通过时间的描写也能表达人物的心情。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让我们带着小巴迪那复杂的心情一起来读一读

师引读……(出示课件,配乐)

四、课堂总结

师:确实,“精彩极了”使巴迪听了非常开心,而“糟糕透了”,又使巴迪很难过,强烈的反差,对于七、八岁的巴迪来说,他无法理解。然而却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中,巴迪一天天长大了,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有)这对他今后的成长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和他最后成为一个作家有什么关系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指导练笔

师:今天的课,不禁让我们想到,(出示课件)

我们也是沐浴在父母、师长的阳光下成长。在家里,有父母的赞许声,也会有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声;在学校,可能因为作文登博了,沾沾自喜,也可能因为一件事情没做好,被老师批评……

得到表扬或受到批评那一刻的场景一定让你记忆犹新,让我们提起笔,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出示课件)以“那一次”为开头,写一段话,再现当时的情景。

教师点评、学生提建议修改。(重点放在人物的语言描写的指导)

六、布置作业:

修改这段话,誊抄到日记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