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迪校长解读核心素养的内涵---教育访谈实录之三

(2019-07-06 11:49:20)
分类: 教学
陈迪校长解读核心素养的内涵---教育访谈实录之三
以下是广州市天河外国学校陈迪校长的访谈实录:

Lead-in 大家好!我是大学老师徐俊仪。欢迎收看《中学英语教学法》在线课程。201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及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为刚的课程理念。新课标涵盖了英语学科要求的方方面面,对英语学科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与规范。今天,我们非常有幸地请来广州市英语教学名师、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陈迪老师,为大家解读核心素养的内涵。

徐: 您好! 陈老师!

 

1. 我们都知道,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发展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依托。请问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标倡导什么样的语言能力观?(中学英语教学要求)

    2017年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能力是这样界定的: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写、看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及情感态度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英语语言能力是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学生发展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依托。我认为,这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观。它有三个特点:第一,凸显语境、语篇和语用在语言能力培养中的功能。主题语境和文化内涵是语言能力培养的核心资源,语篇是承载知识和文化的载体,听说读写看则是语言能力培养的核心活动。传统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新课标增加了一个“看”的技能,用英语表达是 viewing,这也是首次。为什么要增加的技能呢?当今社会中,意义与信息的传递已经呈现出一种多模态的趋势,很多信息可以来源于“看”。第二,语言能力中渗透了学科育人的价值。语言能力并不是仅仅要学习语言知识,或者发展语言技能,其落脚点是为了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还有传递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三,丰富了语言能力的内涵。新课标把语言、文化和思维多维融合,共同构建语言能力。旧课标的语言能力围绕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展开,最后指向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各要素之间缺乏整合与关联。相比之下,新课标提出,通过六要素整合落实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通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锻炼语言技能;同时,应用学习策略,促进文化内化和思维发展。

 

2. 把语言教育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下一阶段课程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动向。您认为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有何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才能将语言教育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学英语教学要求

    高中学生正处于从145岁到178岁的阶段,称为学龄晚期或青年初期。高中生思维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有以下几个特点:

1.能运用理论假设进行思维

2.思维具有更强的预见性

3.形式运算思维占优势

4.对思维的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显著增强

5.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6)辩证思维迅速发展

那么,作为一名中学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将语言教育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以阅读教学为例。我一直在探索“读写结合,读后仿写”的教学模式,实现“以读促写,以评促写”的教学目的。在阅读训练中,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关注词、句、段、篇,积累词汇和了解句法结构,也从表达功能的角度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进行仿写创作。这种读写模式,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得以充分发展。又如,我们可以在高中英语healthy eating的单元教学中,应用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与语文、数学、生物、体育等学科合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掌握学习策略,培养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新课程标准(2017版)对文化意识素养做了重新界定。请问新课标中文化意识的内涵及表现是什么?文化意识的形成是一个从感知到意识、从意识到修养,从修养到行为的内化、提升和养成的过程。在您看来,有哪些方法或途径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文化意识?(中学英语教学要求)

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语言是文化的表现与载体。语言教育中的文化实际指的是狭义文化,其内涵包括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等。旧课标也提出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侧重于跨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新课标对文化意识的素养进行了重新界定,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丰富了文化意识的内涵。新课标挖掘了文化知识中的价值取向和思维内涵,超越了知识和技能的层面而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文化意识指向更加广泛和更有深度。学生汲取文化精华,涵养内在精神,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构建文化意识。第二,新课标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构建文化意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基于文化知识、文化比较以及批判性思维,形成跨文化意识、态度和行为。第三,不仅要求将文化意识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培养能够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沟通的人。

文化意识素养的形成是遵循知行这一发展规律的。那么,有哪些方法或途径能有效帮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态度和修养呢?

首先,创设多元文化交融的校园氛围和课堂氛围,这是基于学科内容和中外优秀文化知识来建构文化意识,解决“知”的问题。以学科课程及中外优秀文化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

    其次,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构建文化意识的自觉性和能力。例如,我们可以加强“视感”三位一体的文化体系构建,让基于学科内容的文化教育提升到思维模式的形成。作为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看的技能训练;同时把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锻炼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等等,学会挖掘其文化内涵,进行文化比较、批判、评价和鉴别,从而形成文化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立足实践,营造多层次、全覆盖的文化意识教育,学生习得的文化知识可以融入校园的活动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和管理文化中。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感悟意识形态的文化,同时通过亲身践行使我们的语言和文化学习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使知行统一起来。

 

4.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英语学习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能力有何不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中学英语教学要求

    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这些副词体现了新课标对学习态度的要求;同时,新课标强调学习策略,特别是对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提出了具体要求。这四大学习策略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则是指善用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丰富学习形式和渠道,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新课标对学习能力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原来的意义,在广义上更接近学习力的内涵,体现了学习能力的时代性。

那么,中学英语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首先,“情”字上下功夫。外语教学专家H.S.Chuman曾说:情感是启动认知技能并发生作用必不可少的发动机。将学生视为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围绕“情”字实施英语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增强其学习原动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实现师生共同参与、和谐发展的目标。如,我们教师可以:身体力行,以情感人;换位思考,以情换情;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发展认知,以知促情;积极评价,以评导情。

     其次,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需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形成,如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关于学习策略的培养,我建议大家遵循体验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

     第三,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推动着教学模式和学习途径的变革。例如,老师可以应用慕课,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网站,阅读地道的英文语篇;老师可以巧用社交媒体,打开QQ或微信,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实施现场“会话教学”,等等。

 

感谢陈老师的专业解析!相信对中学教师以及职前教师深度理解新课标有非常大帮助和启示。谢谢!

 

Lead-in 大家好!我是大学老师徐俊仪。我们都知道,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语言观和教学观对教师角色也有不同的要求。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呢?我们请广州天河外国语学校的陈迪老师谈谈这个问题。陈老师:

5.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标准,包括增加了主题语境作为课程内容,还增加了语篇类型等内容,这是以前课程内容中没有提出过的。这些新的课程内容标准对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教师角色)

    面对新课标,我们中学英语教师需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和新的评价观。六要素之首是主题语境,因为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情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的教学是围绕着三大主题语境: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来开展的。其次,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强调语篇类型,需要我们改变过去“模式化”、“碎片化”、“表层化”的教学,体现教学“整合性”、“关联性”和“发展性”。帮助学生掌握语篇的定义和语篇类型的划分,有助于他们不局限于语言本身,通过掌握不同语篇类型的谋篇特点,形成一个语篇结构的宏观认知。总而言之,新课标引领下的英语教育教学,需要我们教师聚焦主题意义、创设主题情境、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核心内容、创新学习评价,需要学生探究语言知识、内化文化知识、关注语言意义和活用学习策略。

 

陈迪校长解读核心素养的内涵---教育访谈实录之三

陈迪校长解读核心素养的内涵---教育访谈实录之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