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发五六代垂直起降舰载机
(2023-11-22 19:33:14)
标签:
军事 |
舰载作战飞机应全部改为垂直起降舰载机。大推力双发垂直起降舰载机,可以采用上三角升力结构设计。
双发舰载机垂直起降设计方案。必要条件:全部使用大推力WS15发动机或更先进矢量发动机,包括组合式连续爆轰矢量发动机。该型垂直起降舰载机具备大推力矢量发动机,尾喷口能够向下偏转90度(尾喷口应首先考虑二元矢量隐身结构)。我们在J20/J35双发战斗机的机身前端底部增加一个隐蔽性矢量喷口,这个喷口的喷流由尾端2个发动机的智能分流器通过内部输流管道提供。三个矢量喷口连线呈上三角形结构,称为上三角升力结构。这种升力结构,有助于为垂直起降战机提供稳定的升力。当战机完成垂直起飞之后,前端尾底部矢量喷口关闭,后端2个尾喷口继续工作。这样设计不会影响战机后续的正常飞行动力需求,不降低战机的作战性能。机身前端尾喷口只满足战机垂直起降的升力需求,此时才会使用。
按二相分离法给新型舰载机航母布局。垂直起降舰载机用一型母舰,弹射起飞预警机和无人机用另一型专用型母舰。
垂直起降舰载机专用航母起降规程。
降落规程:左进右出。舰载机从左舷降落,从右舷起飞离开甲板。舰载机从母舰左舷通道有序降落,从1号机位按顺序降落到末号位。加上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舰载机降落从“手动挡”向“自动挡”迈进。舰载机不再需要阻拦索降落,而是转化为半人工或全智能化自主降落模式。控制室给出舰载机一个降落机位号,舰载机就能够借助人工智能+导航定位系统,自主降落到对应的母舰甲板机位号上。这大大减轻了舰载机飞行员对航母昼夜间的降落负担。
起飞规程:侧线机位分别从左右舷起飞,中线机位从船头和船尾方向起飞。
未来我军的五六代主力作战舰载机应全部改为垂直起降型,逐步淘汰滑跃/弹射起飞。由于没有复杂的滑跃/弹射起飞和阻拦索降落程序,借助上三角升力结构改进歼20和歼35为垂直起降舰载机,设计和试飞上只需要1-2年的时间就可以满足批量服役。这些舰载机可以在母舰上起降,也可以在陆地上起降,不需要完善的起降场地。沿海各地可以修建大量垂直起降舰载机简易设施,只需要一块简单的硬化场地和信号灯,就可以满足其起降的需求。加之BDS导航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垂直起降舰载机也可以自主降落到陆地指定的位置和机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