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道,释学的视角品味红楼梦(第八回)
(2022-09-01 07:11:40)
标签:
红楼梦解读 |
分类: 品味《红楼梦》 |
打开第八回,我们耳边仍然萦回着焦大的声音,他醉酒也许是真的,然而,他骂出来的那些话,才是曹雪芹给我们灌的杯中酒————
“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出这些畜生!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我们想,如果不趁醉酒焦大敢不敢说这些话;当然,焦大不敢,曹雪芹也不敢,他非把他灌醉的用意还在于教我们自己去捉摸焦大话里话外的真相————是醉汉嘴里的混吣,还是光天化日之下的事实?
凤姐儿当然知道,她听了宝玉问“什么是爬灰?”连忙立眉断喝宝玉:“少胡说!那是醉汉嘴里的混吣,你是什么样的人,不说没听见,还倒细问!”
可见,凤姐是装听不见,装不知道;也许你也被凤姐的那番话给装进去了,曹雪芹好像是无意,却是有意通过宝玉的口强调了一次“爬灰”,这不免让我们想起了第五回曹雪芹关于秦氏房里摆设的那一串精妙绝伦的描写所含的隐喻。
不管怎么样,焦大的嘴总算被堵住了,凤姐宝玉回到家里,次日在宁府又看了一回戏,我们就跟着宝玉走出二门,向东向北绕厅而去,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詹光(沾光)单聘仁【善用仁】,二人一个搂腰,一个拉手,唠叨半日才走开;嬷嬷叫住问道:“二位爷是从老爷跟前来的不是?”二人点头道:“老爷在梦坡斋(梦破斋)书房里歇中觉呢,不妨事的”,说的宝玉也笑了,于是转弯向北奔梨香院来。
这一段看起来不经意的小插曲细嚼起来颇有意思——
自开篇以来,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宝玉奔梨香院来,他绕远路来向东(震卦;震即雷,雷即动)向北(即北方,代指贾家)。
震卦意味着动,即宝玉此行(幻形入世)的任务开始了,这个任务就是八卦审判世界的行动(以贾府为代表);北,即从北方开始(贾府代表北方),所以宝玉到东向北就顶头遇见贾政的两个代表是一件很自然的是。
所谓詹光单聘仁(瞻光,善用仁),其实就是贾政贯串于《红楼梦》的自我形象也是贾府上下人眼里的公众形。
他除了沾光(沾家族的荣耀和富贵),当清客老爷,几乎什么实际的事情都不做,而他的自我辩解是“单聘仁,即善用仁”;因而詹光单聘仁一见宝玉这个审判官便叫道:“我的菩萨哥儿,我说我做好梦了呢,总算遇见了你!”,然而,宝玉不是来当菩萨的,他是来审判(贾府,包括贾政)的,贾政的好梦已经进入了梦坡(破)斋,而且破梦的旅途已行进了一半儿(睡中觉)。
这儿宝玉怕路上遇见他父亲不妥而绕远路,然后就顶头撞上詹光单聘仁(贾政的代表)这里面所含的儒家伦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的教诲不可忽视;宝玉做为儿子,他当然不能直面审判他父亲。
然而,事儿还没有完,贾政刚派单聘仁(善用仁)替自己辩解,接着贾府银库总领名吴新登(无新登账,即无新增),仓房头目戴良(待量),还有几个管家头目共七个人,从帐房出来,在宝玉面前都一齐垂手站住。
我们马上意识到这七个人便是贾府的气数,经过六爻六大阶段【动,入,深,显,静,代(更替)到了七,意味着贾府的命运已经处于剧烈的变动中走下坡路;他们七个在宝玉这个审判者面前垂手站住,是有道理的;而至于买办钱华(眼前的荣华)向宝玉索要的斗方儿(八八六十四卦)即贾府的最后命运,宝玉说:“你就跟我的小幺(爻)们说就是了,也就是说,结局就在六十四卦里,自己去瞧瞧吧。
确实,闲言少述,且说宝玉来到梨香院(离相怨),先入薛姨妈室中来请安,这可以说是用仁的开始;无论是礼,孝,还是仁,它们的基础是爱,没有爱礼不成其为礼,孝不成其为孝,仁不成其为仁,即本立而道生。
薛姨妈把他打发去宝钗屋里,宝玉来到门口,只见吊着半旧的红紬软帘。
我们觉得宝钗很喜欢半旧的衣服,而且她门上挂的帘子也总是半旧的
,这一点除了暗示薛家的锐气已逝而外,宝钗有意识地隐藏自己的动机不谋而合,所以曹雪芹巧妙地用了“吊”。
宝玉掀帘进去,宝钗正坐在炕上做针线,她身上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盘,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笨拙)。
我们觉得宝钗吊的半旧的红紬软帘真的不简单;她把所有惹人注意的锋芒都盖在那半旧的红紬软帘下面,当然,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这就是她的守拙——城府。
宝钗看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含笑答复他的话,然后注意到宝玉的着装打扮,尤其宝玉脖子上黛的宝玉引起了她的注意。
因笑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地鉴赏(鉴别),今儿我倒要仔细瞧瞧!”便凑上前来。
宝钗把玉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滢润如酥,五色花纹【五色对应五行为,青(木)黄(土)赤(火)白(金)黑(水)】缠护。
无疑这不仅仅是大荒山青更峰下顽石的幻相,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胎里带来的自性(本初)的幻相;就像下面诗所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女娲创世造人已经很荒唐,又从这荒唐演出一场大荒(空)。
失去幽明灵秀的自性(恒常),被装进狭隘的肉体依恃幻相(无常)。
好知道世事难料金(富贵荣华)也无彩,得以慨叹时代乖戾玉(本性)失光泽。
生生死死白骨堆成山,谁知道谁是谁?无非就是男人与女人,梦与幻罢了!
玉的正面写着“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乃“一除邪祟,二除冤疢,三知祸福”
等字。
然而,深陷肉体的幻相中的人怎么样才能做到不失不忘与自性相通?而与自性(本初,初始,即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无性无生的自然状态)保持相通可以去除邪祟(鬼怪),消灭冤疢(与生具来的累世的因缘),并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
宝钗看毕,把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然后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还在这里发呆做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我们来细细地品味一下宝钗这一番看似不经意的微妙举动————
她把玉托在手里,正反面都已经仔细地鉴(鉴别,确认)赏(不是观赏)过了,然后重新把玉翻过来,方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而且不是念了一遍,而是念了两遍,之后回头提醒莺儿在那儿发呆什么,莺儿(应儿,即相应)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倒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是一对儿”,宝钗的目的达到了,宝玉马上做出了反应,莺儿不愧为应儿。
宝钗故弄玄虚一番把金项圈取下来递给了宝玉,果然一面有四个字,两面八字,正面“不离不弃”,反面“芳龄永继”。
自然,不离不弃世俗执念,便是我们与宝钗之辈得以永继的美好幻想。
宝玉看着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道:“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必须錾在金器上——
说到这儿宝钗方嗔莺儿不去倒茶,并叉开了话题,问宝玉从哪里来。
宝钗恰到火候把话叉开了,然而,宝玉的无心,她的有心不可能擦出真正的火花,自然,宝玉从宝钗身上闻到的是一阵凉森森的冷香。
巧得很,一说到宝钗的冷香,黛玉这个“”热毒”
就坐不住了,她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得不巧了!”,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
可见,宝钗与黛玉的斗争不是今天才开始;宝钗的“不解”对黛玉的含酸令人心酸。
这不,宝黛二人一露意,雪(喻空)就下起来了,宝玉的斗篷(又叫一裹圆;圆,终点即原点)就得准备好。
李嬷嬷叫丫头取来斗篷备着(一裹圆,圆,即一切回到起点),叫小幺(爻,即八卦)们散了,而薛姨妈已经摆好了果茶,谁也没把注意放在外面下的雪,除了宝玉——
宝玉夸前日在宁府吃的好鹅掌鸭信(喻宝钗的手腕,黛玉的伶牙俐齿),薛姨妈赶忙把自己糟的拿了出来,宝玉便说:“这须得就酒才好”。
我们仔细地捉磨着“薛姨妈赶忙把自己糟的拿了出来,然后宝玉说,‘这须得就酒才好!’”,确实,我们也嚼出了薛姨妈糟的“鹅掌鸭信”的味道————“鹅掌”落空,“鸭信”身碎!
而宝玉这一场(糟鹅掌鸭信就酒)醉,从一场雪(空)开始,最后仍然在一场雪(空)中结束,为此他已经准备好了斗篷(一裹圆)!
我们突然想起了空空道人,他为什么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
因为这所谓“大荒山无稽崖”其实就是人生!人生终究是空,没有根基;然而,这空里却耸立着一样东西,那就是“青埂峰”,加一心便是“情”,即有了人便有情,有了情便是————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
(众生无法超脱有情,而深陷因果轮回的业障。如果超脱有情,没有因没有果,没有分没有别,没有生没有灭。)
所以,情是人生这大荒山无稽崖最高的峰顶,也就是人生无法超脱和逾越的高峰,只是喝喝酒搪搪雪气是没有用的,下种必果还生!
我们已经见识了宝钗的“”鹅掌,黛玉的“鸭信”
;梨花(宝钗)上有莺儿,雪林(黛玉)里有雪雁,酒已熏;黛玉问道:“你走不走?”,宝玉乜斜倦眼道:“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
一场醉后宝玉倦了,黛玉的人生一收场,他就会和她一同走。黛玉帮宝玉穿好了斗篷,他俩就回去了,这便是曹雪芹给我们糟的鹅掌鸭信就酒。
“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出这些畜生!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
我们想,如果不趁醉酒焦大敢不敢说这些话;当然,焦大不敢,曹雪芹也不敢,他非把他灌醉的用意还在于教我们自己去捉摸焦大话里话外的真相————是醉汉嘴里的混吣,还是光天化日之下的事实?
凤姐儿当然知道,她听了宝玉问“什么是爬灰?”连忙立眉断喝宝玉:“少胡说!那是醉汉嘴里的混吣,你是什么样的人,不说没听见,还倒细问!”
可见,凤姐是装听不见,装不知道;也许你也被凤姐的那番话给装进去了,曹雪芹好像是无意,却是有意通过宝玉的口强调了一次“爬灰”,这不免让我们想起了第五回曹雪芹关于秦氏房里摆设的那一串精妙绝伦的描写所含的隐喻。
不管怎么样,焦大的嘴总算被堵住了,凤姐宝玉回到家里,次日在宁府又看了一回戏,我们就跟着宝玉走出二门,向东向北绕厅而去,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詹光(沾光)单聘仁【善用仁】,二人一个搂腰,一个拉手,唠叨半日才走开;嬷嬷叫住问道:“二位爷是从老爷跟前来的不是?”二人点头道:“老爷在梦坡斋(梦破斋)书房里歇中觉呢,不妨事的”,说的宝玉也笑了,于是转弯向北奔梨香院来。
这一段看起来不经意的小插曲细嚼起来颇有意思——
自开篇以来,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宝玉奔梨香院来,他绕远路来向东(震卦;震即雷,雷即动)向北(即北方,代指贾家)。
震卦意味着动,即宝玉此行(幻形入世)的任务开始了,这个任务就是八卦审判世界的行动(以贾府为代表);北,即从北方开始(贾府代表北方),所以宝玉到东向北就顶头遇见贾政的两个代表是一件很自然的是。
所谓詹光单聘仁(瞻光,善用仁),其实就是贾政贯串于《红楼梦》的自我形象也是贾府上下人眼里的公众形。
他除了沾光(沾家族的荣耀和富贵),当清客老爷,几乎什么实际的事情都不做,而他的自我辩解是“单聘仁,即善用仁”;因而詹光单聘仁一见宝玉这个审判官便叫道:“我的菩萨哥儿,我说我做好梦了呢,总算遇见了你!”,然而,宝玉不是来当菩萨的,他是来审判(贾府,包括贾政)的,贾政的好梦已经进入了梦坡(破)斋,而且破梦的旅途已行进了一半儿(睡中觉)。
这儿宝玉怕路上遇见他父亲不妥而绕远路,然后就顶头撞上詹光单聘仁(贾政的代表)这里面所含的儒家伦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的教诲不可忽视;宝玉做为儿子,他当然不能直面审判他父亲。
然而,事儿还没有完,贾政刚派单聘仁(善用仁)替自己辩解,接着贾府银库总领名吴新登(无新登账,即无新增),仓房头目戴良(待量),还有几个管家头目共七个人,从帐房出来,在宝玉面前都一齐垂手站住。
我们马上意识到这七个人便是贾府的气数,经过六爻六大阶段【动,入,深,显,静,代(更替)到了七,意味着贾府的命运已经处于剧烈的变动中走下坡路;他们七个在宝玉这个审判者面前垂手站住,是有道理的;而至于买办钱华(眼前的荣华)向宝玉索要的斗方儿(八八六十四卦)即贾府的最后命运,宝玉说:“你就跟我的小幺(爻)们说就是了,也就是说,结局就在六十四卦里,自己去瞧瞧吧。
确实,闲言少述,且说宝玉来到梨香院(离相怨),先入薛姨妈室中来请安,这可以说是用仁的开始;无论是礼,孝,还是仁,它们的基础是爱,没有爱礼不成其为礼,孝不成其为孝,仁不成其为仁,即本立而道生。
薛姨妈把他打发去宝钗屋里,宝玉来到门口,只见吊着半旧的红紬软帘。
我们觉得宝钗很喜欢半旧的衣服,而且她门上挂的帘子也总是半旧的
,这一点除了暗示薛家的锐气已逝而外,宝钗有意识地隐藏自己的动机不谋而合,所以曹雪芹巧妙地用了“吊”。
宝玉掀帘进去,宝钗正坐在炕上做针线,她身上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盘,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笨拙)。
我们觉得宝钗吊的半旧的红紬软帘真的不简单;她把所有惹人注意的锋芒都盖在那半旧的红紬软帘下面,当然,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这就是她的守拙——城府。
宝钗看见宝玉进来,连忙起身含笑答复他的话,然后注意到宝玉的着装打扮,尤其宝玉脖子上黛的宝玉引起了她的注意。
因笑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地鉴赏(鉴别),今儿我倒要仔细瞧瞧!”便凑上前来。
宝钗把玉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滢润如酥,五色花纹【五色对应五行为,青(木)黄(土)赤(火)白(金)黑(水)】缠护。
无疑这不仅仅是大荒山青更峰下顽石的幻相,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胎里带来的自性(本初)的幻相;就像下面诗所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女娲创世造人已经很荒唐,又从这荒唐演出一场大荒(空)。
失去幽明灵秀的自性(恒常),被装进狭隘的肉体依恃幻相(无常)。
好知道世事难料金(富贵荣华)也无彩,得以慨叹时代乖戾玉(本性)失光泽。
生生死死白骨堆成山,谁知道谁是谁?无非就是男人与女人,梦与幻罢了!
玉的正面写着“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乃“一除邪祟,二除冤疢,三知祸福”
等字。
然而,深陷肉体的幻相中的人怎么样才能做到不失不忘与自性相通?而与自性(本初,初始,即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无性无生的自然状态)保持相通可以去除邪祟(鬼怪),消灭冤疢(与生具来的累世的因缘),并明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
宝钗看毕,把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然后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还在这里发呆做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我们来细细地品味一下宝钗这一番看似不经意的微妙举动————
她把玉托在手里,正反面都已经仔细地鉴(鉴别,确认)赏(不是观赏)过了,然后重新把玉翻过来,方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而且不是念了一遍,而是念了两遍,之后回头提醒莺儿在那儿发呆什么,莺儿(应儿,即相应)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倒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是一对儿”,宝钗的目的达到了,宝玉马上做出了反应,莺儿不愧为应儿。
宝钗故弄玄虚一番把金项圈取下来递给了宝玉,果然一面有四个字,两面八字,正面“不离不弃”,反面“芳龄永继”。
自然,不离不弃世俗执念,便是我们与宝钗之辈得以永继的美好幻想。
宝玉看着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道:“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莺儿笑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必须錾在金器上——
说到这儿宝钗方嗔莺儿不去倒茶,并叉开了话题,问宝玉从哪里来。
宝钗恰到火候把话叉开了,然而,宝玉的无心,她的有心不可能擦出真正的火花,自然,宝玉从宝钗身上闻到的是一阵凉森森的冷香。
巧得很,一说到宝钗的冷香,黛玉这个“”热毒”
就坐不住了,她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得不巧了!”,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
可见,宝钗与黛玉的斗争不是今天才开始;宝钗的“不解”对黛玉的含酸令人心酸。
这不,宝黛二人一露意,雪(喻空)就下起来了,宝玉的斗篷(又叫一裹圆;圆,终点即原点)就得准备好。
李嬷嬷叫丫头取来斗篷备着(一裹圆,圆,即一切回到起点),叫小幺(爻,即八卦)们散了,而薛姨妈已经摆好了果茶,谁也没把注意放在外面下的雪,除了宝玉——
宝玉夸前日在宁府吃的好鹅掌鸭信(喻宝钗的手腕,黛玉的伶牙俐齿),薛姨妈赶忙把自己糟的拿了出来,宝玉便说:“这须得就酒才好”。
我们仔细地捉磨着“薛姨妈赶忙把自己糟的拿了出来,然后宝玉说,‘这须得就酒才好!’”,确实,我们也嚼出了薛姨妈糟的“鹅掌鸭信”的味道————“鹅掌”落空,“鸭信”身碎!
而宝玉这一场(糟鹅掌鸭信就酒)醉,从一场雪(空)开始,最后仍然在一场雪(空)中结束,为此他已经准备好了斗篷(一裹圆)!
我们突然想起了空空道人,他为什么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
因为这所谓“大荒山无稽崖”其实就是人生!人生终究是空,没有根基;然而,这空里却耸立着一样东西,那就是“青埂峰”,加一心便是“情”,即有了人便有情,有了情便是————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
(众生无法超脱有情,而深陷因果轮回的业障。如果超脱有情,没有因没有果,没有分没有别,没有生没有灭。)
所以,情是人生这大荒山无稽崖最高的峰顶,也就是人生无法超脱和逾越的高峰,只是喝喝酒搪搪雪气是没有用的,下种必果还生!
我们已经见识了宝钗的“”鹅掌,黛玉的“鸭信”
;梨花(宝钗)上有莺儿,雪林(黛玉)里有雪雁,酒已熏;黛玉问道:“你走不走?”,宝玉乜斜倦眼道:“你要走,我和你一同走”。
一场醉后宝玉倦了,黛玉的人生一收场,他就会和她一同走。黛玉帮宝玉穿好了斗篷,他俩就回去了,这便是曹雪芹给我们糟的鹅掌鸭信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