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绘本学口语交际之《找朋友》
(2018-09-18 20:04:23)
听了学校小蔡老师的口语交际课《找朋友》试讲,对于入学不到一个月的一年级小朋友,要保持旺盛的注意力到40分钟,况且还是借班上课,也着实不容易,但是小蔡老师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虽然是一节试讲。
老师第一次设置情景,我和同学们初次见面,首先得来个自我介绍吧,听听老师的介绍,说说大家对我有哪些了解?“我是蔡明霞老师,今年24岁,是三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听了老师的介绍,孩子们纷纷喊“蔡老师好,蔡老师好”,老师相面总结出介绍自己的策略——说清楚,声音洪亮,看着对方的眼睛。
接着,老师第二次设置情景“大卫是一个新入学的孩子,第一天上课做自我介绍时,非常失败(相机出示绘本的图),请大家来说说他为什么没有交到朋友?”孩子们说:他没有站端正;他没有说清楚自己的名字;他的声音太小了;他没有看着同学们。(看来前面的策略孩子们已经记在心中了。)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帮大卫吧,让他也像你们一样交到很多的朋友。同桌分角色练习,师生分角色练习。
然后,小蔡老师第三次设置情景:现在,带着咱们的三个交朋友的法宝,到教室后面去找老师,看谁能交到最多的大朋友。五分钟的时间,以得到勋章最多的同学为冠军。同学们可以独自去寻找想交的大朋友作自我介绍,也可以两三个同学结伴一起去。大部分孩子能自主寻找两三个老师交朋友,老师适时帮助比较胆怯的孩子寻找交流对象,还提醒注意力分散,在一旁玩的小朋友。五分钟时间到了,以有节奏地拍手提醒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座位。
课堂上小蔡老师采访的是交朋友最成功的小朋友,与之现场演示,其实我觉得可以找交朋友不太成功的同学,请大家,尤其是交到大朋友最多的同学来指导这些同学,真正达到生生互动,学以致用的目的。
课堂上如果剩下还有五分钟时间,可以回到大卫身上,因为本课的主旨是“利用绘本进行口语交际”,如果还能回到绘本主角大卫身上,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结束,例如,有了同学们的帮助,大卫顺利地交到了朋友,可是星期天到了,大卫想和公园的陌生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他要怎么介绍自己才能顺利加入游戏呢?
最后我发现,这节课的交际策略也可以浓缩成一首儿歌:
找找 找朋友
站得直呀
笑得甜
说得清呀
声音亮
我是我的好朋友
小蔡老师在映秀小学上展示课时,当老师问:你交到多少大朋友了?两个,三个,四个,本以为已经很多了,可是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12个。五分钟之内向12位老师做了自我介绍,这显然不可能,孩子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估计是孩子对12代表了什么不太确定,或许,他就是想说自己比别人完成的好而已,所以谈不上撒谎。老师立刻让这个孩子当堂再说一次,自己刚才是怎么跟老师交流的,反复了两次,孩子的声音都非常地小,下面的同学显然不太满意。这时老师说:你可能是在心里希望一下子就交到12位大朋友对吗?孩子点了点头。那么,咱们再来练习一次,争取早日达到你的愿望好吗?这个孩子又又介绍了一遍。虽然声音还是不够洪亮,眼睛也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看着大家,但是老师猜测了这个孩子想多交朋友,想争第一的愿望,并适时、适地的帮助了他,这一点难能可贵。
当然,这节课也有瑕疵,比如老师多次创设情景练习使用交流策略,大部分学生在帮助大卫时已经能非常熟练自如地运用了,下台交大朋友时,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当然,这和我们的大朋友非常善良,配合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所有孩子都只介绍了自己,没有问老师一个问题,交朋友却不知道对方姓什么,应该还不算真正交到了朋友,所以,老师的预设与课堂相偏离,与学情不符合时,及时调整,方显老师的内功!
前一篇:读书笔记一则《一线带班录》
后一篇:读书笔记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