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2018-05-27 20:34:15)

教学反思 

  “有叶无花叶无神,有花无叶花失韵,花叶相间画意浓,花叶相衬心相印。”这几句话是对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妙评,说明了杨万里以传神的诗笔,把自己和朋友之间的情意比作花与叶,表达了和友人之间的惜别眷恋之情。这是首很独特的送别诗,其中以景寄情的写法让人回味无穷。爱因斯坦说过“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的愉悦,是教师的最高本领”。我在本课教学中以兴趣为抓手,以问题为切入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让学生创新地读、创新地思、创新地学。 

  1.强烈的探究意识 

  “没有疑问就等于没有学问。”课堂初始,引导学生通过多句送别诗的内容对比,使得学生产生疑问:“这是首怎样的送别诗呢?”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苏醒,并产生探究欲望,自主设疑。当学生一遍遍地读诗品句,深深融入诗中西湖、莲叶、荷花美景之后,教师再一次让学生进行文题对照,首尾呼应,产生无穷的联想,尝试解疑。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发现、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让学习从有效走向高效。 

  2.无尽的创造潜能 

  古诗自身的内涵是丰厚的,多元的。再加上诗人所处的年代、环境、心境的不同,招致对诗的境地和情感的了解也是多元的。作为现代人,认识古诗是一种心理进程,学习古诗更是一种心理体验。解读本诗时除读其韵律美,还应体会其意境美、情感美。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古诗作为生活中的一个载体,通过赏析和联系生活感受西湖六月之美,通过联想与想象走进诗人内心。让师生真正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心路旅程,去感悟,去发现。 

  3.丰富内涵和多元情感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诗词优美的节奏,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给予人心灵的享受,文化的熏陶。或许,初时诵读,只觉景色优美,意境平淡,但细细品来,却含英咀华、意味深长。尤其像这样以景寄情的诗文,看似写景却暗藏着诗人绵绵的情意,所以本节课我着力打造诗意的课堂,带领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文本,深入挖掘,感受丰富的内涵和诗人多元化的情感。可谓精致课堂,诗情画意。在教学中我紧扣“晓”、“送”、“毕竟”、“四时”、“无穷碧”、“别样红”等关键字词,通过读、听、想、赏、说逐层推进,先入情入境,感受诗文的意境美,再思考诗人为何这样去写,感悟诗人含蓄的情感。一切以自然、自主为原则,让课堂互动、灵动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