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榆臻:“组团式”帮扶教师孙晓琳┃用“严”和“爱”点燃学生的梦想

标签:
帮扶人物典范 |
编者按:从2024年4月起,正安教育公众号将陆续推送我县教体系统担当无畏、辛勤工作、默默耕耘、奉献青春和智慧的教师,对我县教育体育事业做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持续发挥余热的“五老”人员,长年坚守岗位受到好评的后勤工作人员,助力学校发展的学生家长,积极向上、阳光奋进、敬老孝亲的学生等各类人物的先进事迹。欢迎各校(园)挖掘展示他们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高尚品质,讲述正安这块土地上暖心的教育故事,凝聚正安教育正能量。
孙晓琳,女,汉族,1998年参加工作。2022年8月,她跨越千里,从海滨之城珠海来到崇山峻岭的黔北高原——正安二中,开启了她支教帮扶的工作历程。

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当她接受高三(15)班的英语教学任务了解到学生一塌糊涂的英语成绩时,她震惊了。和学生深入沟通后,她发现孩子们英语底子薄弱,并且学习英语的动力不足。高三,已进入高考倒计时,时不我待。但她“对症下药”,毅然给孩子们“弥补短板”的机会,因为这些大山里的孩子,需要用分数去叩响高校的大门。
面对“欠账太多”的孩子们一双双饱含期待的眼神,她来不及犹豫,迅速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从基础词汇认读开始,从听说读写起步,利用课余、周末时间,“一对一”地辅导学生。无论学生基础多么薄弱,哪怕从零开始,也不抛弃,不放弃。
“严师不易,严师难为。只要心中有爱,严之有度,严之有理,严爱相济,就能用‘严’和‘爱’托起了明天的太阳,谱写教育的真谛。”孙老师说。

日复一日的努力,孩子们考试一次比一次进步。慢慢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逐渐树立了自信。
她要让自己成为一道光,照亮孩子们前进的征途,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去攀登属于自己的高峰。
“我敬业,是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也想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孙老师说。
精细管理,做足过程追踪问效
2023年,她除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外,还担任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为抓好全校德育工作,她每月开展班主任培训,分享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为大家解疑答惑,努力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组织召开高三学生动员会、备考冲刺会、质量分析会,举办讲座,对高三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班主任一起分析探讨,帮助解决棘手问题;结合具体问题,辅导年轻班主任,让班级管理严而不僵、活而不乱。
她要求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从学生行为习惯抓起,把立德树人细化和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不让其成为不着边际的大话、空话。每月确立一个小主题,围绕主题开好每一次班会课。
指导班主任抓班级常规管理,高度关注学生的情绪波动,和学生心贴心地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舒缓压力,调适心理。
管理上,无论是对班主任,还是对学生,她反复要求“做足过程”。当对某项工作不满意时,要自省,甚至拷问自己:我认真做了吗?我竭尽全力做了吗?作为管理者,跟进了吗?督促、指导、评价到位了吗?
每项工作安排部署后,她总是持续跟进,督导落实,从不当“甩手掌柜”,从而避免工作陷入虎头蛇尾或有始无终的状态。

她坚信,严管就是厚爱。她用自身的师表形象、敬业精神,带动和影响师生,持续跟进,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有效提振了师生的精气神,学生学习成绩一路上升。
2023届高考,全校本科上线人数比2022届增长了22%。
多管齐下,培养学生多维度优秀
孙老师认为:教育最为本源的动力是情感驱动。人生因缘而聚,因情而暖。
她指导班主任,在组织协调科任教师持续提升学生各科成绩的同时,还要全力以赴地培养孩子多维度的优秀。要求老师要用足够的诚意和关爱,鼓励孩子们向前看,让他们拥有梦想,看到希望,不断前行,突破自我,提升自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广泛开展活动开阔学生眼界,打开学生格局;和学生沟通,多予积极评价,为学生学习提供简洁的指导;引导学生做好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帮助学生学会释放压力,接纳自我,不断提振孩子们的学习信心,在跟进督导中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学会自律自强,克服想赢怕输、焦虑紧张、担心害怕的不良心理,培植学生的成功意识。
作为班主任,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并非全是快乐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是辛苦的。今天的辛勤付出,是人生的一点小苦,必须要吃。现在选择回避,将有吃不完的苦头。收获与付出是成正比的。要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严于行,慈于心,严格要求,督促到位。
班主任制订了班级目标后,要和学生谈心沟通,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确立“跳一跳够得着”的阶段目标,激发孩子们心中理想的火苗和斗志,力求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带病坚持,书写山海教育情怀
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还当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肩上担子的沉重不言而喻。
她非常重视教学研究,授示范课、观摩课,为老师们注入新的理念和方法;和本组老师互相听课、评课,面对面、点对点地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青蓝工程”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为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分批开展班主任培训,为学生备战高考全力冲刺开展系列讲座,为跟进督导日复一日早出晚归……
2024年春节,她的帮扶时间已满,“组团式”帮扶的教师纷纷返校与家人团聚,本应返回珠海的她,却自愿留了下来,继续帮扶。
开学初,孙老师的左眼出现严重问题,视力模糊不清,住院手术治疗。出院后的她不顾医生“必须休养”的医嘱,带着大包药返回了讲台。声带受损声音经常嘶哑,金嗓散结胶囊随身携带。
“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教育一定是有效的。教育没有诀窍,更没有捷径,就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面对一天超负荷的工作,她微笑着说:“在教育引导学生成长的路上,我们也在成长。”
让我们听听孙老师的学生,通过微信、短信、便条,写给孙老师的肺腑之言:
“您对我们的要求很高、很严,但在课余,您和我们像朋友们一样,关爱我们,心疼我们,爱护我们。之前,我一直因为英语成绩太烂而苦恼,我从没有想到我能学好英语,现在,我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的起色。”一位杨姓同学说。
“您在我最难的时候告诉我生命要几经摔打才能变得柔韧。我很庆幸能在最焦虑的日子里和您对话。因为您,让我坚信引导的作用,老师的伟大。您的句句箴言,让我铭刻于心,催我奋进。我将像您一样,努力做一个发光的人。我相信,我会成长为让您骄傲的样子!”一位陈姓同学写道。
“感谢您的无私奉献,很幸运在紧张的高三遇到您。虽然我们不是您最好的学生,但您是我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一位万姓同学说。
“您跨越千山万水,我们借了您宝贵的一程。感谢您如此闪耀,做我们平淡岁月里的星辰。这份挚情至真至纯,我们何其幸运,我们备考的记忆里,熔刻了您!”一位何姓同学说。
“您跨越千里来到正安,您让我们了解了不一样的世界,树立不一样的信心,感受不一样的关爱。是“还可以更好”的勉励,是“做足过程,守望美好”的期盼。每个夜晚,您办公室的灯都亮着,那是是为我们指路的明灯!”一位陈姓同学说。
“在您办公桌前,一次又一次的促膝长谈,是您不断的加油和鼓励。您告诉我们,可以变得更好,人生不止有一种活法,要在万物众生中做光明磊落的人。感谢您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洒下光亮和温柔。遇到您后 ,我才有底气往前走。有朝一日,我们会像您一样,成为足以支撑别人的力量!”一位宋姓同学写道。
“您和我们是一步一步地靠近,一点一点地信任,一次一次地进步,那些只有我们能懂的语句,每一帧哭和笑都是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 您让我们真正读懂了“成才先成人”内涵。您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为我们一路护航!”一位王姓同学说。
“直到遇到了您,我才真正明白了何为感恩,因为您就是值得我感恩的人。您每天花很多时间辅导我们,让我们从不喜欢英语慢慢能够专注地上英语课。”一位韦姓同学说。
“您治愈了我,教会我英语,您强烈的责任感,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我,引领了我,激励我勇往直前!”一位黎姓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