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榆臻:彭武荣传
(2022-05-10 07:58:17)
标签:
正安教育人物 |
彭武荣,男,1921年5月15日出生于正安县安场镇一个殷实家庭。
1937年7月,彭考入四川省江北县初中就读。时值抗战,为躲避日机轰炸,学校迁至农村。彭常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学生到街头演讲、演出,演唱抗日救亡歌曲,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成立秘密读书会,阅读《论持久战》《解放周刊》《战时青年》等书刊,传播进步思想。1938年8月,彭经同学李培根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因国民党撤换思想进步的老校长,彭发起抵制当局反对新校长的运动被开除。不久转入巴县兴隆场建业初中,同年考入江北建川高中,他组织师生抵制校方克扣学生伙食,不公开财务等行为遭到校方忌恨,多次拒绝校方威逼利诱,拒写“悔过书”,被列入追捕名单。为躲避迫害,彭连夜潜回安场,到安场小学任教。半年后,赴贵阳考入西南高中,因组织学生反对军训教官,办进步墙报被特务监视,并闻讯老家安场多次遭到特务搜查,遂前往广西桂林,在书店当学徒。后以王章庆之名考入桂林师范学院附属高中免费学习。1944年夏秋,日寇打到桂林,学校解散,彭参加抗日联军。因准备仓促,部队被打散后跟随难民队伍逃难数月。后经贵阳返回安场。
1945年夏,李培根辗转来到安场,要彭利用本地人,未卷入地方paixi斗争的有利条件为党继续工作,要求他争取当上安场小学校长,办好教育赢得社会信赖,秘密调查社会各阶层活动,掩护党的地下活动。彭经一位开明士绅推荐当上安场小学校长后,聘请思想进步的教师,先后接纳了党组织从四川派来的秦朝亨、周光珩、牟克波等同志。学校教学秩序井然,生机勃发,深受各界好评。但地下党的行动已被国民党反动势力盯上。
1946年8月2日晨,彭送别秦朝亨、周光珩夫妇。9月1日晚,彭被捕押解县城。敌人威逼利诱,酷刑审讯,彭守口如瓶,旋即被解往贵阳监狱关押。1948年6月,彭经郑代恩保释回家就医。9月,彭摆脱特务监视,先后到桐梓县松坎区复兴、四川大竹县文星等地寻找党组织未果,化装成学生到重庆,考入重庆南温泉林学院外语系,被选为学生自治会负责人,与中共地下党派到该校的王竹、邱蕴白日渐密切,彭遂恢复了与地下党的联系,并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从事学运工作。
解放前夕,重庆白色恐怖笼罩,特务到处抓人杀人。彭和他的战友们冒着反动军警高压龙头喷洒、皮鞭棍棒抽打、甚至机枪的扫射尸横街头的危险,组织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要读书,要民主”的学生运动。党组织发现彭被列入军统抓捕名单后,立即通知其转移到重庆小龙坎长江音乐专科学校,并担任学生会主席,继续从事学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