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榆臻:正安八中李诗瑜|正安体育教育的领路人

标签:
正安好老师 |
李诗瑜,男,生于1975年2月,苗族,1998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中学正高级教师,先后在瑞溪中学、正安七中、正安八中任教。二十多年来,他指导训练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为正安、遵义、乃至贵州的体育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艰苦创业
1998年,李诗瑜从贵州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踏进家乡的土地,来到瑞溪河畔的瑞溪中学,开始了从教生涯。他暗下决心,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决不辜负家乡的养育之恩和父老乡亲的希望。
学校没有操场,无法上室外课,他利用劳动课、课余时间,扛着锄头、提着箢篼,带领学生平场地、挖沙坑、运河沙。每天一身泥、一身汗、一手血,手掌、脚掌上堆叠起了层层老趼。几个月后,学校坑坑洼洼的“草场”,没花一分钱就变成了简易操场。他自制体育教具和训练器材,学校的体育教学与训练进入正轨,彻底改变了以往体育课无序追逐打闹的情况。
为上好每一节课,他苦练教学基本功,以最佳状态进入课堂。他自我施压,从口令到指挥,从画线到示范,从理论讲解到每一个动作要领的规范,他都一丝不苟,攻克了一道道难关,解决了一道道教学和课外训练的难题。独具慧眼的他,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农村学校,在懵懂无知天真无邪的农村娃中发现了一批批的体育苗子,和他们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帮助他们刻苦训练,不断挖掘潜能,为省市体育运动学校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他坚持“干中学、闯中学”的理念,勇于探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在瑞溪中学还没有运动场的时候,他利用瑞溪河畔的河沙坝、山村公路作为田径运动场。义教工程项目实施后,学校建起了2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篮球场、乒乓球台、排球场、毛球场,配置了部分体育器材,基本能够满足教学与训练的需要。
有了设施设备,他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提高了。他潜心钻研教学,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他大胆实施教学改革,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以打造“田径类特色传统学校”为目标,以“普及田径、篮球运动”为学校特色项目,以“寓德于教”为主线,开展业余训练,发展学生个性,锤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获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他深知,不会科研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没有科研的教学不是高质量的教学。在努力做好教学、训练工作的同时,他把剩余的精力用在继续学习上,自费订阅《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杂志,不断提高自身体育素养,让自身的教学和最前沿的体育教育理念接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虚心请教他人,提炼教学成果,陆续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公开发表体育教学论文二十余篇。
苦中求乐
工作中,他处处发挥着示范模范带头作用。他带领体育组一班人马,奋力拼搏,形成合力,从课堂教学到校本教研、从广播操到课外活动、从学生管理到业余训练,成绩显著。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刻苦钻研,已经将他锤炼成为业务精湛的全县体育学科带头人。不管身在哪一所学校,他总是马不停蹄,忙得不亦乐乎。每个寒暑假期,他都没有休息,陪着学生在运动场上训练,帮助学生规范动作。炎炎烈日,将他晒得浑身黝黑,凛冽寒风,又将他的双手和面额刮得通红,但他无怨无悔。
2011年6月,遵义市文化体育局、教育局授牌瑞溪中学
“遵义市优秀体育人才训练基地”。2012年9月,贵州省体育局授牌该校“高原耐力跑”训练基地。他调入正安七中后,在新的教育环境里,他没有懈怠,废寝忘食地工作。2013年12月,遵义市教育局、文体广电局授牌正安七中“遵义市田径后备人才培训基地”;
二十多年来,他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求索,一批又一批学生奔向全国各地,为正安、遵义、乃至贵州培养了不少体育健将,为国家培养的大量体育竞技人才,为正安农村孩子的成长成才开辟了新的道路。其中,17人成为国家级运动员,140余人成为省级运动员。他们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屡次斩获大奖,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0余人次、二等奖10余人次、三等奖10余人次,获省级一等奖80余人次、二等奖100余人次,获市级一等奖100余人次。有4人代表国家队征战国际体育大赛,夺得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1枚。
2012年,他荣获“全国精英教练”荣誉称号,先后6次获得“贵州省业余训练先进个人”称号,连续16年被遵义市体育局评为优秀教练员,2018年晋升为正高级教师,被评为贵州省优秀教师;2020年,教学成果获贵州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享受贵州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
为了正安县体育教育事业,为孩子们美好的明天,他始终牢记自己的教书育人、选拔人才的光荣使命,并将一如既往地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地挥洒着汗水,奉献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