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榆臻:探访安场古镇
(2019-01-15 08:00:55)
标签:
诗歌 |
(一)文化古镇
徜徉在青石铺设的街道里
安场历史的厚度,与我亲切地交谈
敬重的尹珍大师,捧着毕生所学
反哺故土的情怀
让中原文化植根于这片深情的土地
为家乡的人们抹去了野蛮
蛮荒不再与这片土地相随相伴
那文明的窗户尽情地打开
一条通往山外的路,让我们
越走越兴奋
越走越宽阔
这是尹珍文化的根基
这是巴蜀文化的浸润
那是商贸文化的助力
就是我们大写的安场
我看到万寿宫内
摇头晃脑的莘莘学子
装着悬梁刺股十年寒窗的故事
面对立志苦读经书科考中举
我无法称量出先辈的脚步
和走出了大山的勇气
特有的安场围鼓,在寂寞的时候响起
在围座演唱义举的高昂三国情怀
欢乐了浓烈的村寨
让团聚的人,懂得惩恶扬善的故事
明辨了是非,坚守着
大山的公平和正义
变革的安场古镇
向往着民族复兴的梦想
想起危难时期的彭武荣
白天扛起了传道授业
夜晚播撒红色的种子
在追求进步的大路上
安场的人们从不犹豫
凡溪河畔的梓橦寺啊
脱去庙宇的封建外衣
为照亮知识的道路上
教育亮出了故乡的蓝月亮
面对新世纪的今天
春晖行动从这里升起
许多赤脚的辍学孩子返回教室的笑靥
这是回报桑梓的最好佐证
教育的落后,撩拨了厅长的故土情结
健康书屋的精神食粮
就是我们向往的目光
喂养奋进的珍州人
一把把薪火
让大山人与山外的世界一样精彩
(二)商贸古镇
古镇的背杵,如一对牛角
一根坚实的木棒学会站立
那一个“力”字
喂养着安场人几代人的命运
人多地少的仡佬先民
贫穷是一个永无休止的符号
从土里刨食,为的是走出大山的围困
左冲右突奔走
为的是小本生意,如雪球越滚越大
满手的汗渍,擦亮背杵奋发的光彩
在千里征途中化为一张张角票
穿过层层围剿的深山老林
让一个个砂锅陶罐
在遥远的地方成为美味佳肴
美味佳肴里的缕缕炊烟
让大山人繁衍成长
其实每一架背杵
都写下一串串汗水与泪水的故事
也许在忙碌的背杵
戳下的深深痕迹就是勤劳
让公平的贸易
从贫困的生活走向殷实
古道上,穿梭的
还有是桐油药材瓷器
食盐黄丝布匹加盟这支队伍
多想看到草鞋下的脚印
希望磨成蓝宝石一样的宝贵
商贸的安场,终于亮开了宽厚的胸脯
让八方来风的商贾,捧着诚信上路
让所有的物品,把充满着富庶的品牌
茶社旅社餐馆会馆,飘动的彩旗如林
一条梦想开花的小街,向山野四处扩开
黔北最繁华的美丽,与我们的脚步踏歌而舞
(三)魅力古镇
魅力的安场,找到了城市的发展
面对车水马龙速度和高楼林立的发展
那屋前屋后的柑桔
才是我们追求大自然为伍的光芒
软绵可口的豆腐干
与色泽鲜嫩的椒麻鸡一起骄傲
围唱敲打的围鼓,伴随着
原生态的竹琴
成功得到了申遗
安场古镇
就这样名声响彻黔北大地
勤劳勇敢的安场人
学会了饱经风雨和励精图治
小康生活,补齐了奋发的短板
与新时代的高速一起飞翔
东坝的利刚蛋鸡养殖场
实现了一体化的服务
正江村挖掘民间工艺
正传承千年的土地站立起来
养殖中锋采花酿蜜
做到了产品变成商品
我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
相信前方在招手
幸福的日子如旗
在安场人民的手中
变成如诗如画的美景
我在远处,向你深情地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