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读后感-陈品诺

(2022-09-21 10:05:20)
标签:

读后感

分类: 学生作品

这个暑假,我读了《童年》这本书。

高尔基(1868316–1936618日),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验丰富。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政治活动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是苏联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讲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有关小说主人公的情节:1、把桌布拿到染缸染成蓝色,遭到外祖父的痛打;2、和“好事情”成为朋友;3、看见后父殴打母亲,拿刀刺向后父;4、为了帮助外祖母减轻生活的负担,利用课余时间捡破烂。他是个敏感、单纯、善良、坚强乐观、冲动的孩子。

除了阿廖沙,还有善良勇敢、有情有义的外祖母,专横、残暴、吝啬、贪婪的外祖父,敢于反抗、忧郁沉默的母亲。他们都让我印象深刻。

最令我难以忘却的是“小茨冈”的死亡,“他的额头奇怪地发光;眉毛高高地扬起;斗鸡眼疑然不动地注视着黑色的天花板;发暗的嘴唇颤动着,吐着粉色泡沫......”生动地描写了“小茨冈”死亡的样子,让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而舅舅把十字架扔掉也仅仅是怕十字架砸伤自己,多么残忍啊!

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小茨冈”一个那么小的孩子,他本可以拥有光明的未来,但却被这样一群人迫害,真是可惜了。或许在那群人眼里,“小茨冈”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玩具,他们根本没有认为那是一条人命。

《童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是欢、喜、悲、哀。我们都应该从中有所收货,有所领悟。也一定要学会成长、学会自强。只要心中有梦想。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