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伯苓教育思想漫谈——《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读后感

(2017-11-09 12:14:32)
标签:

教育

分类: 阅读与读后感

张伯苓教育思想漫谈

作者:教师发展中心    点击数:10    发布日期:2014/5/20 15:24:00

 

张伯苓教育思想漫谈

 

——《张伯苓公能教育思想》读后感

 

泰州市胡庄初级中学   刘荣成

 

张伯苓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爱国教育家,是私立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他办学伊始,即以凌厉的锐气和喷薄的活力,改革传统教育,倡导新式教育。他以开放的文化心态,坚定的教育目标和矢志不渝的教育理念,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办学模式,披荆斩棘,开拓创新,通过不断的教育实践,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南开教育体系。今天,当我们重温张伯苓教育思想的时候,依然能感觉到它的鲜活性。

一、张伯苓注重实施“公能”二义

张伯苓以“公能”二字南开校训,南开精神即“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他讲的“德”,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群之公德、允公思想和诚实人格。惟“公”故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有为公牺牲之精神,做到以社会进步为目的,从而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张伯苓从最早提出“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的主张。三育之中,他把道德教育视为教育的根本。强调“教育范围,绝不可限于书本教育、智知教育,而应特别注重于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明确提出了“以德育为万事之本”的命题,努力探索和研究青少年道德形成的规律和新的道德导向。

他讲的“智”,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的能力,也就是要“允能”。“允能者,是要做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的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而南开学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并且要具有实际工作的能力。”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校长最重要的职责。张伯苓一生办学就是为了培养人才。他说:“本校办理之初衷,即以造就人才为目的”,并把“造成具有‘现代能力’之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具有国家观念和团体精神,具有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能力的人才。

二、张伯苓高度重视体育教育

他主张以教育来改造中国,他认为德智体三育之中,我中国人最缺者为体育。他说:“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他还说“教育里没有体育,教育就不完全。”“不懂体育的人不能当校长。”

他在学校不仅重视运动队的培养,重视全体学生的身体锻炼。而且更重视体育运动的普及。他说:“我意以为运动的范围,不宜限于学校,应该推而广之,须普遍与全社会。”“我意以为运动的的标准,不应该集中在大会的竞赛和锦标的夺得。应当视若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常常练习,使技术精绝出众。”“对于它的宗旨,就是尽己之所能,不断地求技术的烂熟,按部就班,脚踏实地地去做。”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教育方针中,也是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这与张伯苓的教育思想是相当吻合的。我们的各级学校,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时,也可以从张伯苓的教育思想中吸取许多有益的启示。

三、张伯苓高度重视学生气质

张伯苓在校门侧悬一大镜,镜旁有镜箴,箴词为:“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这是著名的南开大学容止格言。它说明有教养的人注意生活细节。

面必净:指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不仅是说脸要洗干净,主要是讲究卫生的习惯,不讲卫生的人给人留下的印象只能是肮脏、邋遢。发必理:指头发必须梳理整齐,长了要理,有的人表现在怪发型、追求流行服饰、泡网吧等,何等悲哀! 衣必整:指一个人的着装要整齐。钮必结:指一个人着装要系扣子,否则就不礼貌了。如果在公共场所并不是规范的情境下,拉链衫和西装可以自然解开,但必须保持内衣整齐。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这是一个人的体态形象的综合反映,说的就是坐、立、行、走各有姿态要求,严谨的体态形象是美的,否则,是不美的,甚至是丑陋的。气象就是人的气色表象。我们常看到人生气,气色难看,人也容易变得丑陋。颜色是指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和是和善;静是文静;庄是端庄。

周恩来总理朴实勤俭、仪表风范、作风严谨,堪称一代楷模。他在南开容止格言的训导中成长,折射出了平凡中铸就伟大。

  张伯苓“公能”的育人理念,使早年南开的人才培养质量始终保持一流,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在当今社会仍有重大借鉴意义,他提倡的俭与谦的作风也一直为现在的学校所励行,可谓影响深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