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2017-11-03 22:39:41)
标签:

教育

分类: 阅读与读后感

阅读: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泰州市胡庄初级中学  刘荣成

 

教育家和名教师的成功往往令人羡慕。他们博大的学识、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思想内涵、精深的专业技能令人叹为观止。在此,笔者要进行探究:教育家和名教师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从他们的成功的经验来看,他们普遍有一个共同的长处,那就是热爱读书。教师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话,与博览同行,在汲取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虽然有专家引领、进修培训、校本教研等多种途径,但最有效的途径还是教师读书。

一、认识读书的意义,促进教师精神成长

书籍是知识的沉淀,是文化的载体。书籍记述岁月和智慧,记载了古今中外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人们认识世界和发展未来都离不开这些宝贵的遗产,所以书籍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阶梯,是继承和创造的基础。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经典教育专著的引领;教师职业特征,需要博学和睿智。面对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教师需要有淡泊心境、远离浮躁的心态,读书就成了教师的必然选择。读书可以使人们富有思想,成为一个精神贵族,可以使每个教育工作者平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灵气、不卑不亢的傲气、务实向上的心气和安贫乐道的骨气。读书可以陶冶情操,能够促进教育智慧的形成,是教师摆脱职业倦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重点,以读书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引导教师读书学习,积极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使每个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开卷有益”的思想,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读教育理论书刊,做科研型的教师

教育教学理论是经过实践获得的正确经验,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有极大的指导作用。作为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大学里也学习了不少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学习了一些教材教法知识。到了工作岗位以后,由于工作繁忙,就很少再去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要想加速自己的专业成长,必须要系统地读教育书籍,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素质,可以说教育理论书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们明白了: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我们明白了: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读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书籍,我们明白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了解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体系。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习严格的“四清”制度:“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感受洋思和永威奇迹的魅力。

读教育科研文章。要想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就得加强教育教学科研,学会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教科研论文。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呢?首先,我们应该多读教育教学期刊杂志,如《江苏教育》《泰州教育》《基础教育研究》《语文教学通讯》等,学习别人的优秀成果。第二,成果转化。通过阅读,把别人文章中高效的策略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第三,教学法创新,也就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新的观念、想法和实践,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

三、拓宽读书的渠道,汲取源头活水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该读哪些书呢?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有人说,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具有一桶水。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因此,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源头活水。这就要求教师读书要有广度,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有充足的水源。在实践中我们体验到,教师读书要关注以下内容。

阅读经典名著。何谓经典著作?那些经历时光流年沉淀下来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书,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理论,蕴含着许许多多人生哲学和做人的道理。如我国传统图书中的《论语》《孟子》《三字经》《千字文》,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优秀小说《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阅读经典,可以使人知识渊博,情感丰富,素养提升,智慧增长,心灵净化,道德高尚。

教师还要阅读一些国外名著。阅读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教会我们怎样面对挫折,战胜困难;阅读罗曼·罗兰《名人传》,我们感受到英雄的巨大精神力量,“呼吸到英雄的气息”。在一次次阅读中我们的精神经历着一次次成长。

阅读历史书刊,感知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让智慧的光芒穿透历史,思想跨越时空,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借鉴过去,警醒未来。读哲学方面的书籍。黑格尔的《逻辑学》《哲学全书》,了解他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未来哲学原理》,了解他的唯物主义;读读老子的《道德经》,学学他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辩证思想。我们可以把哲学中的基本规律和正确的方法论,用于指导教师的实践。阅读地理学著作。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水温、地貌等,分析人文景观、宗教、人口、城市聚落的分布和演变以及旅游胜地。让我们的视野纵横数万里,从宏观的视角去看待现实世界中的风土人物,探索地球的奥秘。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变,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总起来说,读书是多多益善。教师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四、讲究读书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教师的阅读要注重方法,学会朗读和默读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要求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有些书籍需要精读,甚至要读三遍以上。一遍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二遍找出精彩词、句、段,做摘抄,并适当背诵;三遍写点心得随笔,对作者的核心观念和写法提出看法或疑问。不重要的阅读材料只需要略读浏览从阅读材料中捕捉一些有用信息。

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即在书上勾画和批注(圈点读书法)、定期写心得随笔或读书笔记等。另外,我们每天都要挤出一点儿时间读书,如果今天实在很忙,来不及读书,那么明天一定要把今天未来得及读的内容补上,做到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只有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下苦功夫,才会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才能实现自我超越,成就精彩人生。

五、落实措施和要求,完善评价机制

对于读书活动,要有具体的措施和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统一主题、书目和要求。如高港区教育局明确了2014年读书主题:“重读教育经典,回归育人本真”;读书书目:教师发展中心推荐阅读《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我们也可以鼓励教师自主阅读,如规定教师每月通读一本教学杂志,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等。

注意营造氛围。学校在公共活动场所,如教室、橱窗、走廊等展示经典佳句,创设富有特色的读书环境设置阅览室,读报栏,每天更换新报,使师生们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体育等信息。让校园内成为文墨飘香、书声琅琅,使师生耳濡目染中华优秀文化。建立读书活动信息交流平台。教育局和学校网站要开辟读书专栏,教师撰写的读书笔记须上传至学校网站,学校择优上传至区教育网。

完善读书评价机制。将教师读书活动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各学校制定好本校教师读书活动实施方案并报区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处。培训处将组织专人定期对各校教师读书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并在教育局网站上公布检查结果,对参加读书活动并按要求完成读书任务的教师,登记继续教育学时。组织各类活动,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读书沙龙或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同时年终将结合平时各校教师参与活动的情况评选出读书示范教研组和读书先进个人,学校设立“读书奖励基金”,对读书有成效的教师进行奖励,为教师树立读书榜样。

读书是教书的必需,是专业成长的永恒路径。教师应不断地读书,从书中汲取教育思想的营养,提升专业素养,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我们只有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并学以致用,才会让教师更睿智,让情感更健康,让课改更深入,让教学更高效,让教育更加美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