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河hxq
黄河hxq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99
  • 关注人气: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2021-01-06 09:00:08)
标签:

教育

情感

时评

文化

历史

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象和意境的

作者/黄希庆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的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是人类大脑意识活动的产物。

意境也称境界,是中国独有的诗学和美学术语。意境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哲学,如老子的大象无形境界语出佛经,原指修行者领悟佛法所能达到的境地,为南朝诗学借用,为唐人所重至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集其大成。

一般认为,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空灵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像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简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

意象和意境的联系意象源自心象,意境源自心境。意象与意境是两个相关的范畴,两者的含义有一定的重叠。意象是自在之物的表象意境是意象的升华意境是通过意象建构的独立世界,由单个意象或意象群及其背景在诗人的心灵中所呈现的整体效果。诗人的意思通过具体可感的物象得以呈现意境是对意象的拓展作者在感悟意象时,由象生境,意在境中。意象和意境都以“诗为本在作品中追求虚实相生,能够体现出诗人的创造性。

诗人通过情景交融的作品创构意象,是意境生成的前提和条件。意境超然于意象之表,具有超越性、层次性特征,并且更鲜明地彰显了风格特征。意境讲究格调层次.同时也折射了审美主体的精神层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二,意境和意象的区别。意境是意象的灵魂,若干个意象构成意境;两者是全部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首先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例如白朴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鸥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绿叶黄花。”这首小令二十八个字,共并列了十二个意象,虽也鲜明生动地呈现出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当然就难以感人了。

再看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一组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优美意境的杰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散曲营造了一个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境的鲜明区别。

其次,意象是实有的存在,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一般说来,在创作时诗人都会借助客观事物来抒情言志,化客观事物为意象。

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诗的艺术境界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再次,意境是诗家所追求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首先它们所达到的层次和深度不同:意象指的是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指的是审美的深度;其次意境是意象的归宿或升华再次意象属于艺术范畴,而意境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在意象和意境中,由于的不同,即使同,而意境各异。也就是说在同类的诗作中,描写的是同一个意象,由于主体感情不同,其产生的意境也不同。例如同一个月亮作为诗中意象,李白笔下多是生动活泼的意境,这与其情感结构豪放不羁有关;杜甫笔下多是沉郁冷峻的境界,因为他的情感结构忠厚执着;苏轼笔下多是空灵蕴藉的境界,因为他超凡脱俗。

从次“意象”的基本规定就是情景交融,由此构成一个包含着意蕴于自身的一个完整的感性世界。而“意境”则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这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就是‘意境’的意蕴”。由此而言,意境的内涵要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则小于意象。意境除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外,还有上述意蕴的特殊规定性。

最后意象组合,就是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把若干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集而精致的意象群,使它们产生隐喻、对比、反衬、递进、象征等艺术效果,通过一系列意象组合,使作者在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终极目的。

因为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象是为抒情服务的。

物象有限,意象无穷。意象是由不同的意和象结合而成的,意象形成的关键是诗人意识的作用。李白以宋玉、曹丕以来的悲秋情调,改造了南朝乐府中倾于甜俗的秋月言情,使其秋月复合意象蕴含着清苦而慷慨的复合感情”,“客观存在的月亮只有一个,诗中出现的月亮千变万化;所以说物象有限,意象无穷也就是说,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种情景中被观照、被表现的月亮才是意象

以雁为例,例一李益《送客还幽州》: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秋来莫射南飞雁,从遣乘春更北飞。以对雁的怜惜寄托羁怀,是托物抒情;例二,李益《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以雁的回归反衬谪臣的流贬,是意在言外的暗示笔法;例三,李端《送黎兵曹往陕府结婚》:奠雁逢良日,行媒及仲春。用《仪礼·士婚礼》之典,雁只是礼物的古义,并无其实;例四王国维《人间词甲稿·浣溪沙》中:天末同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咏物而寄托身世之感,雁为不幸命运的象征。

综上所述,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是有形的意象生发出无形的意境,无形的意境是依赖有形的意象而存在的。一叶落知天下秋,秋天的意境应该是包括了落叶的意象及其四周弥漫的秋意的实与虚的统一,显与隐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而不仅是实外之虚,显外之隐,有限外之无限。

在诗的世界里,意象与意境孰轻孰重?孰主孰从?从意象的立场看,意境是附属于意象的,只是由意象衍生出来的一种艺术氛围。在诗的意、象、言三要素中,意境并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但是,以意境作为诗,才是艺术创造的终极目标,意象则只是营造意境的手段和材料而已。

2021.01.06於清心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