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蹄韵基本规则

(2019-12-03 14:41:47)
标签:

教育

时评

时尚

收藏

文化

马蹄韵基本规则

马蹄韵基本规则

马蹄韵基本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楹联平仄格的精华所在,因平仄格式如马蹄节奏,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也是基于汉语双音字节

将以上规则再加上“上仄下平”的联脚平仄规定,即可基本掌握马蹄韵要领。不论是句中平仄还是句脚平仄,均可一目了然。

马蹄韵平仄规则之一

上联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马蹄韵平仄规则之二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凡是楹联创作,其平仄安排均依这两种格式每分句中的字数,是从后面向前面截取句中马蹄韵的实质就是仄仄平平的重叠交替,正如马左边前后马蹄踏过同一蹄窝(如为仄调处),相对右边前后马蹄都踏过另一蹄窝(为平调处),同一蹄窝两次,形成了左仄仄,右边的平平仄仄平平式称之为平仄杆。也称之为正格

下联与上联相对,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需是仄音最最后一个字必需。变格按一三五变,二四六不变为规则,要防止变中出现孤平、孤仄,或三同的平仄在句尾。

马蹄韵句中平仄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一言句式:

 

旧(仄)==新(平)
二言句式:
诗癖(平仄)==画痴(仄平)
看水(仄仄)==听泉(平平)
三言句式:
独生子(平平仄)==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马兰花(仄平平)
四言句式:
四方来宝(仄平平仄)==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式: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六言句式: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处处明山秀水==家家笑语欢歌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式:

莺歌燕舞留春住==虎跃龙腾向未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碧海红霞辉玉宇==东风旭日荡神州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
    马蹄韵句脚平仄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马蹄韵变格

 

句中和句脚严格做到“平平仄仄两两交替”即为正格没有必要区别最后两个字是双仄还是单仄。句中平仄遵循正格,能使上下联的平仄做到字字相反,这样的对仗被认为是最工整的。就是没有严格遵循“平仄两两交替”规则即可视为变格。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都存在变格。
    1句脚平仄变格
    民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仄平仄)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平仄平)
    此例句脚平仄没有遵循“两两交替”规则(没有从“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截取),故为变格。还有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长联,有时为了联意需要或者运用特殊联格的缘故打破“两两交替”规则,也为变格。例:
    句脚押韵法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拆词分总法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句脚越递法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圆方岂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

 

还有某些联意甚佳的长联,句脚安排为“平仄平仄”这样单平仄交替或者单平仄、双平仄均有交替并非绝对不可以。只要联意好,再加句子多、停顿也多的缘故,读起来一般不会产生拗口的感觉,如果每个分句的句中平仄都很考究,这样的长联同样能成为佳联
    2句中平仄变格“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即三言句的上联第一个字不论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另论。
    言句特例:
    柳三变(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仄)
    张九成(仄平。正格应为:仄仄平,此例变格:平仄平)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齐放(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实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为正格)

五言句特例:明月几时有(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仄平仄

 

言句特例:我欲乘风归去(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平平平仄)
    言句特例:草亭闲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平仄仄平仄)
“一三五不论”变格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导致联句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一般应在五言、六言、七言联句中避免此问题。
    五言:仄仄仄平仄(第四字孤平,下联孤仄)
    六言: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字孤平,下联孤仄)
    七言:平平平仄平平仄(第四字孤仄,下联孤平。注意:七言联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第七字)

 

纠正孤平/孤仄的办法:将其他单数位置的字也酌情作变格处理(其依据正是“一三五不论”规则)。例:
    明月几时有(平仄仄平仄)

重见六朝名胜(平仄仄平平仄)

前途无限未来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下联: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字作变格,七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三字作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二:特殊联格
在很多特殊联格中,其平仄运用可以视作马蹄韵的变格,这些特殊联格包括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另外,上联全仄、下联全平联句也是很典型的变格。在这些变格联句中,平仄安排几乎没有了任何规律。举例:

(复字格,上联全仄)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复字格)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回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谐趣、数字格。联脚上平下仄,极为特殊)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同音异字格。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本来是变格出句,但是对句做到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句中平仄变格之三:成语、成句、专名入联
有一部分成语、专名、三字词组和部分成句中的词组呈连平或连仄排列,在必需整体入联时,必然破坏“平仄两两交替”的规则。此时需要考虑的是联句整体的韵律感。可以按照语义节奏来安排平仄交替。

(例子略)

句中平仄变格之四:联意需要

(以下两联及其评论引自有关文章)

臧克家先生题李白纪念馆联:

酒胆海样大==诗才天比高

(上联五字连仄而具矫健之美,下联四平一仄而有清朗之风)

 

中国楹联学会会长马萧萧先生题杨妃墓的一联:
花开三章清平调==叶落一曲长恨歌
(上联前五字皆为高调(阴平),第六字为升调(阳平),末字为降调(去声),整句先直后曲,于后半句形成升降摇曳之变化,颇富韵味;下联前二字为降调,第三字""字变读后仍为降调,第四字顺势变为低调字,第五字急转为升,接下去又转而先降后高,音调变化更见灵动;且上下联之全句调势一降一升,又构成明显对比,整副联语因此具备了音乐美。)

因联意需要无法做到“两两交替”时,可结合语义节奏来安排平仄作适当交替。例:

四面花 / 果然好样 (“花、样”交替即可)

一肚草 / 格外大声 (“草、声”交替即可)

/ 有肝胆人 / 共事 (“与、人、事”交替)

/ 无字句处 / 读书 (“从、处、书”交替)

本文结合“平仄杆”的概念对马蹄韵“平仄两两交替”的基本规则作了简要的阐述。

本文改写了传统联律中句脚平仄“变格”的概念,加大了句脚平仄“正格”的范围。

本文提出了句中平仄也存在“变格”的“新说”,对于孤仄/孤平、三仄尾/三平尾的概念在传统联律基础上有所归纳和扩展。

 

看画听音山舞动(大道)
品茶煮酒雾迷离(三笑)

揽月行云风寂寞(大道)

低眉轻舞韵悠长(三笑)

漫步闲吟声暂远(大道)

行云入水影长流(三笑)

 

蝶恋花,风卷落花流水去(野老)
渔歌子,暮网游鱼唱舟归(三笑)

寂寞深闺一枕凉风频袭梦(大道)

喧嚣闹市千杯醉雨细欺心(三笑)

笔底春风蝶恋花,花前三笑(雨菊)

画中秋雨莺啼序,序里千寻(三笑)

雨打瓜花,地举金杯天斟酒(无絮)

 

风吹柳絮,心弹绿曲梦赋诗(三笑)

无竹之居,岂有灵心酬雅客(雨菊)

含情之水,方知清梦为佳人(三笑)

濯足明行,清泉可鉴尘中客(雨菊)

挥毫曼舞,宣纸难书月下情(三笑)

一曲凤箫吟,梧桐细雨离愁锁(雨菊)

千杯村酒酌,篁竹听风寻梦回(三笑)

 

柳吐金丝,落花微雨云天阔(大道)
风含春韵,别梦深情画意浓(三笑)

 

雨露花香,无风静月青山醉(大道)
云烟梦浊,有雾遮天心境忧(三笑)

 

云烟梦浊,有雾遮天心境忧(三笑)
山水诗闲,无烟落日情怀乐(中庸)

 

山水诗闲,无烟落日情怀乐(中庸)
竹梅韵雅,满目舒云岁月流(三笑)

 

一首蝶恋花,弦外佳音燕舞风吹送(大道)
二篇采桑子,心中清韵词吟梦归来(三笑)

 

一笔挥千里,窗外好风月醉人远去(大道)
三秋染万顷,案前痴语花香客归来(三笑)

 

千杯难解百般愁,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州游列国(大道)
一夜醒来三次笑,落叶归根弄曲随心梦遣故乡(三笑)

 

出句:一夜魂游上海西安重庆;三天梦去中山北极长春(大道)
对句:千年魄落下关南美澳洲;万世情归吉水东沙宁夏(三笑)
马蹄韵和意节说

古诗词与对联,都是在音韵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失去了格律,古诗词将不能称其为古诗词,最多跟赋类似;同样对联如果失去了格律,也不能称其为对联,最多与对偶句差不多。所以说格律是对联之本,更是对联美的一个基本标志。学对联不可不懂、更不可不遵守格律。对联的格律要遵守马蹄韵和意节说。

一、名词解释

1收句的平仄一副对联里上联、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称为这副对联的尾字,这个字为平声就称这句是平收,这个字为仄声就称这句为仄收。现在联界普遍接受的规则是:上联仄收,下联平收。

2节奏点把一个句子划分节奏后,每个节奏的最后一个字所处的位置,称为这个节奏的节奏点。例如:

借问/酒家/何处/

问、家、处、有四个字所处的位置,就是这句的节奏点。专用名词、成语等,往往作为一个节奏不能再拆分下去。如:

毛泽东思想/光芒/万丈

这句中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就是一个节奏,不能再分。

3意节把句子划分节奏点后,每个节奏都表示一个基本的意节单位,所以每一个节奏就是一个意节。

4律句顾名思义,律句就是符合律诗要求的句子,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五言或七言,二是从前向后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

二、单分句对联的格律

1)联句的格律

五言律句的格律有两种标准体式

体式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世味千般苦==心灯一盏明

体式二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如:邀云千盏醉==对月一琴闲

七言联句的格律也有两种标准体式

体式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偶因块垒蚀肠短==聊以文章补气虚

体式二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楼设数阶接地气==院留一垄种时花

说明:第一第三字,一般可放宽平仄。

2联句格律一般联句的格律要求符合意节说。意节说最基本的要求有两点:一是句内相邻节奏点平仄要交替,而是上下句对应节奏点的平仄要相反。例如

大漠里/胡杨/挺拔

斜阳边/沟壑/纵横

上联里、杨、拔分别为仄平仄,下联边、壑、横分别为平仄平。

3马蹄韵

什么是马蹄韵?马蹄韵本质上就是意节说的一个特例,其特殊点仅仅在于:所有意节都是两个字(最后一个意节可以是一个字)。其音律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交替出现,就像马蹄踏出的声音,所以人们形象的称为马蹄韵。五言联句、七言联句的第一种体式,都符合马蹄韵,故不再举例说明。

使用马蹄韵时一般来说满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可,但是也要在不违背对联禁忌的前提下才可以放宽,比如禁忌孤平、三平尾等。

三、多分句对联格律

多分句对联格律规则:

1上联或下联各分句的句脚,最好满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或者“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虽说这条使用起来不一定非常严格,但是连续很多个句脚都是平声或者都是仄声却是需要避免的。

2每分句内部符合单分句格律标准。例如:

忽雪叶飞扬,自取来数盏村醪、一叠古卷,好与北风消永夜

正文情未解,又读到楼西月影、墙角梅花,便将心事问前人

各分句本身的平仄不再赘言只看各分句句脚。上联各分句句脚的音律是平平仄仄,下联各分句句脚的音律是仄仄平平。

最后对领字做一点说明。比如上联中的忽、正、自取来、又读到,就是领字。一般来说,领字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划分为一字领、二字领、三字领等。含有领字的句子,分析其格律时,可以不计领字的平仄,只分析剩余文字的平仄就可以了。但是上下联的领字要对仗。

马蹄韵的基本规律

马蹄韵是楹联句脚之间的平仄组合关系,是楹联声律系统的组织基础。马蹄韵根据粘对规则,利用句脚之间的平仄呼应,把各个联句的声调线组织成为一个回环相扣、前呼后应、上呼下应的完整统一的韵律整体,其作用相当于诗歌中的韵式。因正格马蹄韵的平仄组合格式与马蹄前进的形式相类似,故被称之为“马蹄韵”,又名“马蹄格”。

一、基本规律

1语义密切的两个句子,句脚之间平仄相对声调呼应,是马蹄韵“韵式”作用的基础。

2、韵式的韵脚相当于音乐调式的稳定音,诗歌如果不落在韵脚上就会觉得诗歌还没有写完,还要继续下去,直到篇末压上一个韵脚,才使人感到诗歌可以结束了。因此,联尾的平仄相对最为重要,不可违律。

马蹄韵的韵律单位是“马蹄逗”,因此马蹄逗的逗尾也最重要,此处平仄必须相对。

马蹄韵的具体平仄法度即由此而派生。

二、马蹄韵的两个组成部分

马蹄韵的平仄组合关系:

  1、上下片之间的句脚平仄互对。

  2、多句联里,本联句内部句脚平仄自对。

  平仄互对是指上下片的平仄组合关系;平仄自对是指多句联里,本联内部的平仄组合。 马蹄韵的“自对”仅指句脚的平仄自对,为了区分于对偶句的自对,我们把前者称之为“脚对仗”。 

  三、上下片平仄互对的基本法度

  1、上下片相对应的句脚必须平仄相反。

  2、上联联尾必须仄收,下联联尾必须平收。

  3、平仄相对重联尾,轻联首,因此多句联联尾平仄不能失对。若因形式与内容不能两全的时候,前面的句脚可以失对,但失对者不宜太多,以免对马蹄韵的组合功能损害过大。  

  四、同片平仄自对的基本法度

  我们把马蹄韵的基本韵律单元称之为“马蹄逗”。“四字逗”〔此处的“字”是指句脚上的音节〕是完整的马蹄逗,由四个句脚组成;两字逗、三字逗是残缺的四字逗,一字逗是长联中的辅助马蹄逗。因此,一字逗、两字逗、三字逗和四字逗是马蹄韵的基本韵律单元。

  四字逗由两个两字步组成,可称之为马步,四字逗的两个马步分别称之为前马步和后马步。

  四句联以下的短联,每种短联本身就是一个一个马蹄逗;多句联是由四种基本马蹄逗拼合而成。因此、只要掌握了基本单元的平仄关系,无论是长联还是短联,其平仄法则就相当简单了。

  〔一〕马蹄逗的分割标准

  马蹄逗必须以句子意义的亲疏作为分割边界的依据。

  1、多句联基本上是由复句组成的,四句以下的复句,每个复句就是一逗;五句以上复句必须分为两逗甚至三逗,仍然根据语义的亲疏分逗,其中自对式的对偶句的边界,是分割马蹄逗的重要参照物。

  2、一字逗只能处于联首,且邻逗必须是四字逗,邻逗若是两字逗或三字逗,就必须合并为三字逗或四字逗。两个相邻的两字逗必须合并为四字逗。原因是“一二逗”的平仄法度与“三字逗”的法度完全相同,余可类推。长联之中若出现单句,或出现两个相邻的两句式的复句,就按照前面的规定处理。

  〔二〕四字逗的正格

  四字逗的正格只有两种句式,平脚的“平仄仄平”和仄脚的“仄平平仄”。这是根据粘对规则组合而成。“对”是指马步内部平仄相反;“粘”是指两个马步连接处平仄相粘。如图所示:

   ┌━┑      ┌━┑   〔相粘〕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     └┘└┘  〔自对〕

  〔二〕四字逗的变格

   马蹄韵重联尾不重联首,重逗尾不重逗首,因此四字逗的后马步平仄必须平仄相对,前马步平仄可对可不对。根据粘对规则可以有三种变格:

  变格1,前马步失对不失粘: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变格2,前马步失粘不失对:平仄/平仄;仄平/仄平。 

  变格3,前马步失对又失粘: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三〕残缺马蹄逗

  1、两字逗是四字逗缺前马步的残缺马蹄逗,因此只有正格“平仄”和“仄平”,没有变格。

  2、三字逗是四字逗缺第一个句脚的残缺马蹄逗。去掉第一个字以后,正格是“平平仄”和“仄仄平”,变格是“仄平仄”和“平仄平”。

  符合上述规定的马蹄逗就是合律的马蹄逗,简称“律逗”,违背者为“拗逗”。二者很好区分:律逗的逗尾平仄相反,拗逗的逗尾平仄相同。

  换言之,逗尾是否平仄相对是律逗和拗逗的分水岭。相对即为律逗,失对即为拗逗。若不考虑正变之分,律逗的前马步是平仄不拘的。

  四句以下的对联,本身就是马蹄逗,因此短联的平仄法度就是基本马蹄逗的法则。五句以上的长联,是基本马蹄逗的拼合。

  下面重点介绍五句以上长联的平仄法度。

  〔四〕长联的平仄法度

  长联是四种马蹄逗的拼合形式:

  1、联尾必须是律逗,前面的马蹄逗律拗不拘,当然,拗逗越少越好。

  2、马蹄逗有平脚马蹄逗与仄脚马蹄逗之分,同片之内,以平脚和仄脚混用为宜,以加强脚对仗基础上平仄格局的变化美。此外,尽量多用正格为佳。

  根据上面三条规则,就可以根据联意,用接龙的方式把四种基本马蹄逗拼合成任何长度的长联来。

  〔五〕对联马蹄韵的正格联和变格联  

  长联是基本马蹄逗拼合而成,而每一种长度的对联里的逗式结构,至少有三种逗式结构〔五句联、六句联和八句联〕,或是更多〔如七句联、九句联之类〕。这将导致一个现象:每一种长联里,相同的平仄组合关系,落实到具体作品里,马蹄逗的律拗分布必定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 唯有基本马蹄逗内部才有律拗之分和正格变格之别,不存在脱离马蹄逗的律联和拗联以及正格联和变格联。同一平仄格式,必须处于具体作品之中,根据语义亲疏分割出基本马蹄逗之后,才有长联的律拗之别。

  我们把逗式结构的具体作品中,全部律逗为正格律逗的长联,称之为正格律联;例如:

  陈琴甫《挽宋教仁联》〔正格律联〕

  岳渎秀灵之气,钟自桃源,/是一个大英雄,扩罗兰胸襟,展松阴志略,/廿馀载经营惨淡,肇此共和,方期会赴燕京,永为神州巩铁壁;

  文明酝酿之休,蔚成国器,/本三湘奇男子,作中山继起,化精卫前身,/予学童景仰仪型,心乎崇拜,讵料耗传沪上,忍教血泪泣铜人。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正格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正格

  杂有变格律逗的长联,即为变格律联。例如:

  程镇瀛《挽张之洞》〔变格律联〕:

  平生所志,是移山愚公、填海精卫,/至今日鞠躬尽瘁,夙愿未酬;/魂魄果有灵,对此兆姓黄种、万里神州,应多余恨;

  人间何世,看龙蛇起陆、燕雀嬉堂,/更那堪大厦将倾,梁木遽坏;/天心如可转,当与八百孤寒、三千桃李,共济时艰。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变格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变格

  杂有拗逗者为准律联。后面黄人的《挽所欢联》就是准律联。

  余可类推。

 〔六〕举例说明

  试以一副最长的长联《挽所欢联》〔黄人〕的上联为例说明上述法则:

  鸳鸯待阙廿三年,绝艳眷惊才,/问眼底乌衣马粪,龌龊儿郎,谁堪檠架/?奈氤氲使者处,未注定正式姻缘/。雾鬓风鬟,乍谢牧羊憔悴;绣襦甲帐,又临跨虎危疑/。明月易奔,小星难赋,十斛珠聚作六州铁,谁实为之/?例诸钟建负我,宁畏鸩鸟微言/?网取西施赠人,原出鸱夷左计,矫情成薄幸/。猛回首前尘,半霎绿叶绯桃,钿盟都误,更累卿赍志而终/。豪如牡丹王,烈如芙蓉神,痴如茶花女,/欲界魔宫,种种悲凉历史,印遍脑筋,怎一个愁字了得;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

  分析:第一个复句有五个句子,必须分成两逗,有三种分逗的可能,一是“二三逗”,二是“一四逗”,三是“三二逗”。联中的对偶句排除了“三二逗”的可能;后三句有个“问”字领起后面三个句子,所以应当分割为“二三逗”为宜。依次下去是六个四句以下的复句,每一个复句为一逗。只有最后的复句有六个分句,有两种分法,一是“四三逗”,一是“三四逗”;中间“欲界魔宫”一语与后面关系更紧密,因此我把它们分为“三四逗”,当然,如果有人认为前面四句关系更密切,视为“四三逗也无妨,不会影响总体的格局。由此可见,在复句的基础上,结合对偶句的边界,长联的分逗并不困难的。分逗不困难,马蹄逗拼合法就更简单了。

  从马蹄逗律拗和逗脚的平仄关系看,此联十个马蹄逗,仅有联首一个两字逗和句中一个三字逗是拗逗,其余七个都是律逗,占有绝对优势,律式风格是主流。从逗脚的平仄来看,依次是“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也富于变化,因此是一首风格优美的马蹄韵长联。

  如此长的马蹄韵长律联都容易写,其他的长联岂不是易于反掌吗?

    本文所归纳的马蹄韵法则主要是上仄下平的体裁,据沂蒙山人的研究,明代常有上平下仄的作品 ,还猜测了上仄下平占有主流的原因,并主张两种体式都值得推荐。不管怎样,从原理上看,本文的基本法度同样适用于上平下仄的变体。这与近体诗平仄法度同样也适用于仄韵近体诗,道理是一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