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韵基本规则

标签:
教育时评时尚收藏文化 |
马蹄韵基本规则
一、马蹄韵基本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楹联平仄格的精华所在,因平仄格式如马蹄节奏,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也是基于汉语双音字节。
将以上规则再加上“上仄下平”的联脚平仄规定,即可基本掌握马蹄韵要领。不论是句中平仄还是句脚平仄,均可一目了然。
马蹄韵平仄规则之一:
上联: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马蹄韵平仄规则之二: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凡是楹联创作,其平仄安排均依这两种格式;每分句中的字数,是从后面向前面截取。句中马蹄韵的实质就是仄仄平平的重叠交替,正如奔马左边前后马蹄,踏过同一蹄窝(如为仄调处),相对右边前后马蹄都踏过另一蹄窝(为平调处),同一蹄窝踏过两次,形成了左边的仄仄,右边的平平。这种仄仄平平格式称之为平仄杆。也称之为正格。
下联与上联相对,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需是仄音字,下联最最后一个字必需是平音字。变格按一三五变,二四六不变为规则,要防止变中出现孤平、孤仄,或三同的平仄在句尾。
二、马蹄韵句中平仄规则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式:
莺歌燕舞留春住==虎跃龙腾向未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齐放(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实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为正格)
五言句特例:明月几时有(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仄平仄
重见六朝名胜(平仄仄平平仄)
前途无限未来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复字格,上联全仄)
(回文格)
(谐趣、数字格。联脚上平下仄,极为特殊)
(例子略)
句中平仄变格之四:联意需要
(以下两联及其评论引自有关文章)
臧克家先生题李白纪念馆联:
酒胆海样大==诗才天比高
(上联五字连仄而具矫健之美,下联四平一仄而有清朗之风)
因联意需要无法做到“两两交替”时,可结合语义节奏来安排平仄作适当交替。例:
四面花 / 果然好样 (“花、样”交替即可)
一肚草 / 格外大声 (“草、声”交替即可)
与 / 有肝胆人 / 共事 (“与、人、事”交替)
从 / 无字句处 / 读书 (“从、处、书”交替)
小 结
本文结合“平仄杆”的概念对马蹄韵“平仄两两交替”的基本规则作了简要的阐述。
本文改写了传统联律中句脚平仄“变格”的概念,加大了句脚平仄“正格”的范围。
本文提出了句中平仄也存在“变格”的“新说”,对于孤仄/孤平、三仄尾/三平尾的概念在传统联律基础上有所归纳和扩展。
揽月行云风寂寞(大道)
低眉轻舞韵悠长(三笑)
漫步闲吟声暂远(大道)
行云入水影长流(三笑)
寂寞深闺一枕凉风频袭梦(大道)
喧嚣闹市千杯醉雨细欺心(三笑)
笔底春风蝶恋花,花前三笑(雨菊)
画中秋雨莺啼序,序里千寻(三笑)
雨打瓜花,地举金杯天斟酒(无絮)
无竹之居,岂有灵心酬雅客(雨菊)
含情之水,方知清梦为佳人(三笑)
濯足明行,清泉可鉴尘中客(雨菊)
挥毫曼舞,宣纸难书月下情(三笑)
一曲凤箫吟,梧桐细雨离愁锁(雨菊)
千杯村酒酌,篁竹听风寻梦回(三笑)
马蹄韵和意节说
古诗词与对联,都是在音韵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失去了格律,古诗词将不能称其为古诗词,最多跟赋类似;同样对联如果失去了格律,也不能称其为对联,最多与对偶句差不多。所以说格律是对联之本,更是对联美的一个基本标志。学对联不可不懂、更不可不遵守格律。对联的格律要遵守马蹄韵和意节说。
一、名词解释
(1)收句的平仄:一副对联里上联、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称为这副对联的尾字,这个字为平声就称这句是平收,这个字为仄声就称这句为仄收。现在联界普遍接受的规则是:上联仄收,下联平收。
(2)节奏点:把一个句子划分节奏后,每个节奏的最后一个字所处的位置,称为这个节奏的节奏点。例如:
借问/酒家/何处/有;
问、家、处、有四个字所处的位置,就是这句的节奏点。专用名词、成语等,往往作为一个节奏不能再拆分下去。如:
毛泽东思想/光芒/万丈
这句中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就是一个节奏,不能再分。
(3)意节:把句子划分节奏点后,每个节奏都表示一个基本的意节单位,所以每一个节奏就是一个意节。
(4)律句:顾名思义,律句就是符合律诗要求的句子,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五言或七言,二是从前向后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
二、单分句对联的格律
(1)联句的格律:
五言律句的格律有两种标准体式。
体式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世味千般苦==心灯一盏明
体式二: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如:邀云千盏醉==对月一琴闲
七言联句的格律也有两种标准体式。
体式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偶因块垒蚀肠短==聊以文章补气虚
体式二: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楼设数阶接地气==院留一垄种时花
说明:第一第三字,一般可放宽平仄。
(2)联句格律:一般联句的格律要求符合意节说。意节说最基本的要求有两点:一是句内相邻节奏点平仄要交替,而是上下句对应节奏点的平仄要相反。例如:
大漠里/胡杨/挺拔
斜阳边/沟壑/纵横
上联里、杨、拔分别为仄平仄,下联边、壑、横分别为平仄平。
(3)马蹄韵:
什么是马蹄韵?马蹄韵本质上就是意节说的一个特例,其特殊点仅仅在于:所有意节都是两个字(最后一个意节可以是一个字)。其音律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交替出现,就像马蹄踏出的声音,所以人们形象的称为马蹄韵。五言联句、七言联句的第一种体式,都符合马蹄韵,故不再举例说明。
使用马蹄韵时一般来说满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可,但是也要在不违背对联禁忌的前提下才可以放宽,比如禁忌孤平、三平尾等。
三、多分句对联格律
多分句对联格律规则:
(1)上联或下联各分句的句脚,最好满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或者“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虽说这条使用起来不一定非常严格,但是连续很多个句脚都是平声或者都是仄声却是需要避免的。
(2)每分句内部符合单分句格律标准。例如:
忽雪叶飞扬,自取来数盏村醪、一叠古卷,好与北风消永夜
正文情未解,又读到楼西月影、墙角梅花,便将心事问前人
各分句本身的平仄不再赘言,只看各分句句脚。上联各分句句脚的音律是平平仄仄,下联各分句句脚的音律是仄仄平平。
最后对领字做一点说明。比如上联中的忽、正、自取来、又读到,就是领字。一般来说,领字根据字数的多少可划分为一字领、二字领、三字领等。含有领字的句子,分析其格律时,可以不计领字的平仄,只分析剩余文字的平仄就可以了。但是上下联的领字要对仗。
马蹄韵的基本规律
马蹄韵是楹联句脚之间的平仄组合关系,是楹联声律系统的组织基础。马蹄韵根据粘对规则,利用句脚之间的平仄呼应,把各个联句的声调线组织成为一个回环相扣、前呼后应、上呼下应的完整统一的韵律整体,其作用相当于诗歌中的韵式。因正格马蹄韵的平仄组合格式与马蹄前进的形式相类似,故被称之为“马蹄韵”,又名“马蹄格”。
一、基本规律
(1)语义密切的两个句子,句脚之间平仄相对,声调呼应,是马蹄韵“韵式”作用的基础。
2、韵式的韵脚相当于音乐调式的稳定音,诗歌如果不落在韵脚上就会觉得诗歌还没有写完,还要继续下去,直到篇末压上一个韵脚,才使人感到诗歌可以结束了。因此,联尾的平仄相对最为重要,不可违律。
马蹄韵的韵律单位是“马蹄逗”,因此马蹄逗的逗尾也最重要,此处平仄必须相对。
马蹄韵的具体平仄法度即由此而派生。
二、马蹄韵的两个组成部分
马蹄韵的平仄组合关系:
1、上下片之间的句脚平仄互对。
2、多句联里,本联句内部句脚平仄自对。
平仄互对是指上下片的平仄组合关系;平仄自对是指多句联里,本联内部的平仄组合。 马蹄韵的“自对”仅指句脚的平仄自对,为了区分于对偶句的自对,我们把前者称之为“脚对仗”。
三、上下片平仄互对的基本法度
1、上下片相对应的句脚必须平仄相反。
2、上联联尾必须仄收,下联联尾必须平收。
3、平仄相对重联尾,轻联首,因此多句联联尾平仄不能失对。若因形式与内容不能两全的时候,前面的句脚可以失对,但失对者不宜太多,以免对马蹄韵的组合功能损害过大。
四、同片平仄自对的基本法度
我们把马蹄韵的基本韵律单元称之为“马蹄逗”。“四字逗”〔此处的“字”是指句脚上的音节〕是完整的马蹄逗,由四个句脚组成;两字逗、三字逗是残缺的四字逗,一字逗是长联中的辅助马蹄逗。因此,一字逗、两字逗、三字逗和四字逗是马蹄韵的基本韵律单元。
四字逗由两个两字步组成,可称之为马步,四字逗的两个马步分别称之为前马步和后马步。
四句联以下的短联,每种短联本身就是一个一个马蹄逗;多句联是由四种基本马蹄逗拼合而成。因此、只要掌握了基本单元的平仄关系,无论是长联还是短联,其平仄法则就相当简单了。
〔一〕马蹄逗的分割标准
马蹄逗必须以句子意义的亲疏作为分割边界的依据。
1、多句联基本上是由复句组成的,四句以下的复句,每个复句就是一逗;五句以上复句必须分为两逗甚至三逗,仍然根据语义的亲疏分逗,其中自对式的对偶句的边界,是分割马蹄逗的重要参照物。
2、一字逗只能处于联首,且邻逗必须是四字逗,邻逗若是两字逗或三字逗,就必须合并为三字逗或四字逗。两个相邻的两字逗必须合并为四字逗。原因是“一二逗”的平仄法度与“三字逗”的法度完全相同,余可类推。长联之中若出现单句,或出现两个相邻的两句式的复句,就按照前面的规定处理。
〔二〕四字逗的正格
四字逗的正格只有两种句式,平脚的“平仄仄平”和仄脚的“仄平平仄”。这是根据粘对规则组合而成。“对”是指马步内部平仄相反;“粘”是指两个马步连接处平仄相粘。如图所示:
┌━┑ ┌━┑ 〔相粘〕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 └┘└┘ 〔自对〕
〔二〕四字逗的变格
马蹄韵重联尾不重联首,重逗尾不重逗首,因此四字逗的后马步平仄必须平仄相对,前马步平仄可对可不对。根据粘对规则可以有三种变格:
变格1,前马步失对不失粘: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变格2,前马步失粘不失对:平仄/平仄;仄平/仄平。
变格3,前马步失对又失粘: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三〕残缺马蹄逗
1、两字逗是四字逗缺前马步的残缺马蹄逗,因此只有正格“平仄”和“仄平”,没有变格。
2、三字逗是四字逗缺第一个句脚的残缺马蹄逗。去掉第一个字以后,正格是“平平仄”和“仄仄平”,变格是“仄平仄”和“平仄平”。
符合上述规定的马蹄逗就是合律的马蹄逗,简称“律逗”,违背者为“拗逗”。二者很好区分:律逗的逗尾平仄相反,拗逗的逗尾平仄相同。
换言之,逗尾是否平仄相对是律逗和拗逗的分水岭。相对即为律逗,失对即为拗逗。若不考虑正变之分,律逗的前马步是平仄不拘的。
四句以下的对联,本身就是马蹄逗,因此短联的平仄法度就是基本马蹄逗的法则。五句以上的长联,是基本马蹄逗的拼合。
下面重点介绍五句以上长联的平仄法度。
长联是四种马蹄逗的拼合形式:
1、联尾必须是律逗,前面的马蹄逗律拗不拘,当然,拗逗越少越好。
2、马蹄逗有平脚马蹄逗与仄脚马蹄逗之分,同片之内,以平脚和仄脚混用为宜,以加强脚对仗基础上平仄格局的变化美。此外,尽量多用正格为佳。
根据上面三条规则,就可以根据联意,用接龙的方式把四种基本马蹄逗拼合成任何长度的长联来。
〔五〕对联马蹄韵的正格联和变格联
长联是基本马蹄逗拼合而成,而每一种长度的对联里的逗式结构,至少有三种逗式结构〔五句联、六句联和八句联〕,或是更多〔如七句联、九句联之类〕。这将导致一个现象:每一种长联里,相同的平仄组合关系,落实到具体作品里,马蹄逗的律拗分布必定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 唯有基本马蹄逗内部才有律拗之分和正格变格之别,不存在脱离马蹄逗的律联和拗联以及正格联和变格联。同一平仄格式,必须处于具体作品之中,根据语义亲疏分割出基本马蹄逗之后,才有长联的律拗之别。
我们把逗式结构的具体作品中,全部律逗为正格律逗的长联,称之为正格律联;例如:
陈琴甫《挽宋教仁联》〔正格律联〕
岳渎秀灵之气,钟自桃源,/是一个大英雄,扩罗兰胸襟,展松阴志略,/廿馀载经营惨淡,肇此共和,方期会赴燕京,永为神州巩铁壁;
文明酝酿之休,蔚成国器,/本三湘奇男子,作中山继起,化精卫前身,/予学童景仰仪型,心乎崇拜,讵料耗传沪上,忍教血泪泣铜人。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正格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正格
杂有变格律逗的长联,即为变格律联。例如:
程镇瀛《挽张之洞》〔变格律联〕:
平生所志,是移山愚公、填海精卫,/至今日鞠躬尽瘁,夙愿未酬;/魂魄果有灵,对此兆姓黄种、万里神州,应多余恨;
人间何世,看龙蛇起陆、燕雀嬉堂,/更那堪大厦将倾,梁木遽坏;/天心如可转,当与八百孤寒、三千桃李,共济时艰。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变格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变格
杂有拗逗者为准律联。后面黄人的《挽所欢联》就是准律联。
余可类推。
〔六〕举例说明
试以一副最长的长联《挽所欢联》〔黄人〕的上联为例说明上述法则:
鸳鸯待阙廿三年,绝艳眷惊才,/问眼底乌衣马粪,龌龊儿郎,谁堪檠架/?奈氤氲使者处,未注定正式姻缘/。雾鬓风鬟,乍谢牧羊憔悴;绣襦甲帐,又临跨虎危疑/。明月易奔,小星难赋,十斛珠聚作六州铁,谁实为之/?例诸钟建负我,宁畏鸩鸟微言/?网取西施赠人,原出鸱夷左计,矫情成薄幸/。猛回首前尘,半霎绿叶绯桃,钿盟都误,更累卿赍志而终/。豪如牡丹王,烈如芙蓉神,痴如茶花女,/欲界魔宫,种种悲凉历史,印遍脑筋,怎一个愁字了得;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
分析:第一个复句有五个句子,必须分成两逗,有三种分逗的可能,一是“二三逗”,二是“一四逗”,三是“三二逗”。联中的对偶句排除了“三二逗”的可能;后三句有个“问”字领起后面三个句子,所以应当分割为“二三逗”为宜。依次下去是六个四句以下的复句,每一个复句为一逗。只有最后的复句有六个分句,有两种分法,一是“四三逗”,一是“三四逗”;中间“欲界魔宫”一语与后面关系更紧密,因此我把它们分为“三四逗”,当然,如果有人认为前面四句关系更密切,视为“四三逗也无妨,不会影响总体的格局。由此可见,在复句的基础上,结合对偶句的边界,长联的分逗并不困难的。分逗不困难,马蹄逗拼合法就更简单了。
从马蹄逗律拗和逗脚的平仄关系看,此联十个马蹄逗,仅有联首一个两字逗和句中一个三字逗是拗逗,其余七个都是律逗,占有绝对优势,律式风格是主流。从逗脚的平仄来看,依次是“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也富于变化,因此是一首风格优美的马蹄韵长联。
如此长的马蹄韵长律联都容易写,其他的长联岂不是易于反掌吗?